去美国一直是我的梦想,尤其能够在微软总部与全世界最优秀的人一起工作,这种对人的影响是及其巨大的,成长也是及其飞速的。唯一的障碍,可能就是语言,因为学校里教的跟实际上用的差距太明显了。我每天听到最多的是,how are you doing?这令我有些费解,是该回答 I'm fine?还是 I'm doing good?结果就是 I,I,I,尴尬的路过。
我 2010 年 8 月份坐的韩亚航空,浦东机场出发,先到仁川。那个时候也刚换完房子,从每月 1200 元的房子换到了一个 750 的,我老妈帮我的,这里真的感谢我母亲,感恩母爱的伟大。搬进去的是一个 4 户合租的高层,一共住了 7 个人,不能做饭,洗衣服用手,卫生间队列阻塞严重。所以能在公司解决的事情,尽量就不在家里解决了。另外,时间也比较赶,一来原来的房东不肯租给我了,限我尽快离开;二来去美国的时间也越来也近了,在这个两面夹击的局面下选择了这么一个群租房,还是二房东。也还好,里面都是在紫竹上班的同学,令我放下了对住房环境的挑剔。不过,最终选择租下来,绝对不是因为还有两个已经租住的江苏姑娘,毕竟我是冲着性价比来的。恩,可信。
搬进去第二天,我就拖着行李出发了。出发前,我老爸还给了我 1000 美金作为生活费,加上公司每天的 30 美金补助,居然够花了,因为每周的开销不超过 50 美金,要知道美国的花销按美金来算,真的是太便宜了,当然这也是到了之后的感受。之前是完全没有体感的,直至上飞机前,家里还一直嘱咐吃好点,注意安全。真正上了飞机,那是真的新鲜。毕竟从来没见过韩国的空姐。不知道国内飞国外的空姐怎么样,韩亚航空的空姐是真的又高又漂亮,除了英文听不太懂,真想娶。。。“Excuse me”,一个声音打断了我沉浸式幻想,大意是这位乘客要进去。坐下后,她用流利的韩语与空乘交流,再之后空乘就给她拿来了盖毯,头枕等物品。我这个人,脸皮比较厚,没过多久,我就用蹩脚的英语跟她搭讪,“Are you 内个,恩,going to home?Why you...",“说中文”,这位女乘客突如其来的答复,令我感到震惊。“你中文这么好啊”?“好啥啊,我是朝鲜族,去仁川做生意”。尬聊就这么开始了。但也伴着飞机的起飞,结束了。
大约两个小时左右,抵达仁川机场。机场内更换航班,外国人不能出境。看着贴满韩语的标识,真担心找不着路,不过在工作人员耐心的帮助下还是找到了登机口。在这里乘坐去西雅图的航班。起初我以为只有我一个中国人,略微有些寂寞,但没过多久,来了几个西雅图大学的留学生,这让我倍感亲切,也让我的旅途不那么单调,毕竟仁川到西雅图要飞 24 个小时。我火车做过一天一夜,飞机还是头一次,以至于我还问空乘,飞 24 个小时没有油了会不会掉下来?
大约第二天早上 10 点,飞机抵达了西雅图。跟在人群后面,坐上一辆小火车,出站。起初我一直以为这个小火车是 subway,毕竟我学的英文叫 subway 为地铁,后来我才知道,他们管它叫 train,所以我好长一段时间没反应过来,我要找去做飞机的地铁,你老问我是不是要吃赛百味干啥。
我记得临行时邮件写的在 6 号出口有司机等我,我出去等了半个小时连个人影都没等到。我怀疑是不是遗弃了。还好,事先打印了邮件,里面有个联系电话,我打过去之后一个墨西哥人接的,说马上过来。就这样,坐了大概有一个小时左右的车程,到了我的公寓,archistone。到公寓的居委会报到,说明来意后,人事总监过来接我了(她以前是微软的 Senior SDET Lead,上海交大的硕士,丈夫是 Senior SDE Manager)。带我在 Redmond 的微软 campus 转了一圈,这里的建筑都很低,据说是不让盖超过树高的。没多一会,就到了 Building 41,这也是.NET Compiler 和 IDE 的根据地。Director 给我送到 metor 那里,简单的招呼后就回去了。毕竟第一天,啥也没干,因为我还没有电脑。
第一天下班是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本来正常 15 分钟走路就行,我楞走了 1 个小时。因为我回去比较晚,美国又人烟稀少,晚上能看见人那简直不要太开心。我以为晚上会有人接我回去,可能我太天真了,在能遇见的仅有的两个老外里,我总算勉勉强强连蒙带猜找到了住所,此时已经 10 点多了。
公寓还是蛮不错,至少我是这么觉得的。一共两层楼,共四户。这小区里基本都是外派过来的,印度人居多。小区环境也不错,篮球场、游泳池都是免费的。对于习惯下楼就吃盖浇饭的我来说,最大的不便就是吃饭。因为饭店餐馆、超市便利店都在市中心,没有汽车根本不行。所以基本都是周末屯一个星期的菜,回家自己做。说起来也挺有意思,公寓里的抽油烟机不是直接排放到户外的,排放管绕了一圈又回到了厨房。当时还挺纳闷,这美国人可真逗,你要这么玩,还装什么排油烟机呢?后来才知道,人家没有煎炒烹炸那么些高油烟的做菜方式,所以我一度鄙视西餐缺乏多样性和没那么多菜系文化。
终于上班了,领了电脑,拿了工牌,如果只露个工牌挂袋,还是可以满足虚荣心的。办公室在五楼,需要坐电梯。坐电梯老外有个习惯,从来不按关门键,我本来想按来着,看着没有人按,就没好意思。办公室也很不错,按照比尔盖茨的理念,一人一间办公室,那是真的爽,不像国内互联网公司,大家都在一个公共区域,除了没有隐私之外,开会、撕逼、扯皮、吹牛逼等分分钟让你崩溃。当然,有一定资历的程序员会分到靠窗的办公室,也有一些会两个人一起办公。而且,会看到很多美国大爷、大妈还在写代码,真心羡慕和佩服。羡慕是因为感受到程序员不是青春饭,佩服是因为都五、六十岁的人了,还奋战在一线,而我们可能送外卖、开滴滴、收快递了吧。
因为是正是工作第一天,Lead 也没安排我参加早会。一开始我的 mentor 是个印度人,说实话啊,着实听不懂说啥,只能挑我能听懂关键字猜个大概。因为她说了大概五分钟,我说 ok,然后居然还原了 80% 的内容。她一脸惊讶的看着我,我心想,还好有准备,毕竟前一天我一个同事跟我说她 mentor 给她讲了半个小时,她毫无压力完全复述了一边(不知是真是假,但能这么说我至少觉得是真的牛逼,事后也证明确实牛逼,因为她直接签约成了 SDET II)。
第一次在微软食堂吃午饭,看着柜台里的饭菜,我是真的不知道怎么吃。而且每个柜台都凑上前瞅,这一份面见过世面的样子尽显无疑,但我始终相信,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他们。
我记得我点了一整只鸡,一份空心粉,一份披萨,结账时发现居然只要 6 美金,(按美金)简直不要太便宜。关于究竟怎么吃披萨,我到现在也没整明白。一开始我刀叉切,后来用手抓,最后我干脆用筷子夹,这下好了,回头率飙升。
吃完午饭,整个下午我都在定位和修复来自大洋彼岸的 CTI 团队上报的 test issue 以及测试环境的问题。首要的工作是 kick off run,说白了就是搭建测试环境。我感觉我的人生,60% 的时间都是在跟构建环境做斗争,想甩甩不掉,想躲躲不了,主要是环境构建耗时耗力,因为构建一次成功的测试环境那是相当不容易的。首先就是配置问题,其次 test bed 问题,然后就是 window 问题,还有 service pack 问题,以及其他软件问题,没错,office 也可能导致 Visual Studio 起不了,最后一个就是 IDE 本身的问题了,这些都要花费时间去调查,即便顺利构建成功,测试用例通过率很低,也得首先排查一番,确认是哪个环节的问题。一开始出错是常有的事,不是配置少了,就是软件装错了,再就用例集选错了。
就这么又度过了一天。
(完)
下一篇:美国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