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研发效能非常的热门,也正好负责这块算是跟上了行业快车,但是到底怎么做研发效能,或者测试在研发效能里面能做啥。在我接触的团队和客户中往往都是迷茫或者谈这个问题尚早的。
管理目标
一谈敏捷、DevOps、研发效能,管理层的第一感觉是节能增效,而参与的大家也会这样思考,但是落地后发现各种技术债。最终落地失败,又为了形式而形式,为了流程而流程,搞的身心俱疲。
研发技术债
为何要转型敏捷,为何要谈研发效能,本质就是从过去到现在一直在乱做,到了无法解决后期问题的时候了。前几年偷懒留的坑,现在填不上了。对于大多数情况下,如何有效的做版本管理,框架模式,测试的快速反馈及容器化转型,就这点东西入门已经可以搞死大多数的公司了。例如做个持续发布,有多少公司能够接受在生产上做一套备份服务器的蓝绿部署或者逐步灰度的问题。这也是全链路性能测试做的纠结的原因之一。先推动自动化运维再推动自动化测试吧。
测试技术债
关于测试的技术债,都 2020 年了,能做自动化,能做好自动化,能想明白自动化测试怎么做的也没多少人。个人非常反对测试人员自己玩一套和研发分离的自嗨模式,我也承认 Py 在做入门的时候有很多优势,但是你不能只懂怎么测,不懂为什么要这样测或者怎么更有效的测试。不和配合研发做好单元测试,内建质量,谈啥研发效能。
当然做研发效能未必非要正规,有个符合精益思想的持续改进思路就行了,做任何事情需要量化,从公司到个人,研发效能就是那个投资回报比的参考数据。我做啥,用多少代价,能换回多少利益,这是永远不会变的道理。至于大家要做啥?公司缺啥就做啥,做啥有价值就做啥也没毛病,至少在初期,先把怎么测试的基本能力玩熟,玩的很 6 了,那么才能解决持续测试本身的成本问题吧。
在研发效能下测试应该做的:
有敏捷理念,跟得上公司文化及流程的更新,具备实例化用户需求,同步持续测试,一定的生产管理能力,这是入门级别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