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水 一个一年生中台测试开发对 “用户思维” 的思考

HiKari · 2019年07月28日 · 2876 次阅读

第一次发贴,想分享一下入行一年来对职位的思考与见解,搬运了自己博客的一篇小散文,讨论一下测试开发角度上的 “用户思维”。文中有概念误读之处,或是观点不妥之处,还请各位同行大佬多多指点~

以下为正文:


近几天一直在思考什么是用户思维,决定结合这一年的工作,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

在这之前,自己一直秉持一种观念——测试开发从工作内容上,更加符合 “开(码)发(农)” 的定义,因此应当更加着重于技术深耕,并且在业务对接时,也尽可能地从从技术实现的角度去阐述观点与想法。但是在经过同事伙伴们的提点,以及和家中领导激烈讨(吵)论(架)了一番之后,这个观念就慢慢地改变了。

测试,不仅仅是根据需求,利用各种工具,对开发交付的产品进行功能、性能、安全等测试,发现 bug 而后提交复现/解决方案,从而确保产品稳定(QC)。而另一些方面在于——如何确保研发计划完备进行,预防产品设计缺陷,从而保证产品体验;如何优化产品生命周期流程,从而使产品顺利上线运营(QA)。作为偏中台的测试开发,扮演的角色更像是 “优化产品生命周期” 的实现者,而前线上的 QA 与 QC,则成为了我们的用户。因此在业务对接时,首先都需要尽可能满足前线同学的需求,让他们引领效率工具/平台的设计。

以短线的小测试工具为例吧~前线的同学们都希望测试工具学习成本低,因此自己在开发测试工具时,都会时不时想念一下家中领导,希望工具的易用性能让她使用顺畅。但是,工具的易用性是必要条件,却并不是充分条件。研发测试工具,不仅仅是显示测试的数据与指标,标识数据异常,而更重要的是让测试人员通过工具,能够迅速定位缺陷的成因并制定报表与解决方案,或是确认测试过程中是否存在额外的因素影响了测试效果。因此,测试开发更要关注的,一是为什么产生了各种那样的测试需求,前因后果是什么;二是持续交付,跟进工具的使用情况,观察前线同学是如何使用工具测试以及排查问题的,从而挖掘潜在需求,设计工具的优化路线。这样,测试工具的形态,就逐步显露出来了。从这一点上来看,测试开发所要担任的角色,可能算是 QA 中的 QA。

作为开发者,造轮子的人,多多少少都会拥有艺术家般的执念。艺术家失去了灵感,就只剩下一具空壳;而开发者失去了需求,就只能手指顶着键盘发呆。测试开发,是需要更加主动去获取需求的人,而灵感的最直接来源,就是前线的测试小伙伴们。优化前线伙伴的工作流程,是测试开发的一项重大任务。因此对于测试开发而言,切换思维,直接切入测试业务,从前线测试工作的角度进行沟通,从业务上减少了沟通成本,更加明确了需求;从职业成长上也形成了技术设计与实现的经验。可以说,拥有这一份技能,便是拥有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说到这里,不由得想到了早晨去医院看病观察到的一件事:看完病,微信付款后下楼取药,跟以前相比,现在多了一个报到的步骤——患者在报到处扫描二维码后,才知道自己在何处取药,然后只需坐等名单上有名字出现,就可以去取药了。

对比一下以前取药的流程,报到机的出现显著优化了取药效率。一方面,解决了不付款/付款不取造成的药物滞留问题;另一方面确定了取药顺序,让患者不用担心取药编号加塞导致迟迟拿不到药;再一方面联动自动发药机,使得药师也不必手忙脚乱。药师的工作量减少了,患者体验也起了削峰填谷的效果,总体来讲,两全其美。

开门见山,是每个用户的希冀。作为开发者,以用户思维为原点去探索技术实现,才会有更加清晰的思路,而不至于盲目。一年来,最大的收获是深刻地了解到技术知识与思维固然重要,但带动技术思维提升的,是用户思维主导的业务需求。因此,希望日后能够培养更敏锐的用户嗅觉,从而支撑自己发展得更远~

共收到 2 条回复 时间 点赞

深有同感,从用户角度思考很重要。

建议可以看看产品经理相关的文章,对如何培养用户嗅觉,有很多相关的资料

匿名 #2 · 2019年07月29日

承接一楼,不仅要懂技术,还要懂产品,懂运营
产品运营的书的话,建议看看《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运营之光》《增长黑客》等等
上班地铁上看看还蛮轻松的

需要 登录 后方可回复, 如果你还没有账号请点击这里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