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之前执行过十几次,总结了下主要是这几个问题导致 1.用例不规范 2.测试环境重启,网络不稳定 3.测试数据问题,倒没听说测试反馈是接口或者业务逻辑问题,执行几次之后测试有时忘记了就不执行了,我评估下只能我这边全量自动去跑了,没有问题最好,如果是上述问题就要和测试讨论是否修改案例或者删除容易报错的案例了

  • 目前自动化是做回归用,老板的意思还是有最好,但并没有 kpi 去要求同事去整,毕竟数据容易造假,但做这件事确实需要测试同事有很强的自驱力,没的话你追着他去搞,效率和质量永远是个问题

  • 全量跑没问题,主要问题是执行完毕后的报错分析需要人去整,如果版本紧急,多整几次后就又没人去分析了

  • AI 本地知识库创建探讨 at 2025年07月31日

    感谢老哥,老哥知识库搭建过吗,是用什么工具哇,如果方便我可以加你 v 聊一下谢谢

  • AI 本地知识库创建探讨 at 2025年07月29日

    第二点效果不太好指的是我本地代码先将 pdf 移除空白行,然后基于 token 大小去分块,块与块之间有分割符号,最后生成 markdown 然后上传到 ragflow 去分块,ragflow 分块选的是 general,分隔符也选好了,最后我看了下 ragflow 分割的效果和我想要的预期不太一致.不知我上述的流程是否有问题

  • 想请问下这个录制和 selenium ide 录制在用处上有什么区别吗

  • 要考虑下使用成本和老板的 kpi 要求吧,如果用户要写代码去做自动化以及案例维护难度大的,很难推广下去

  • 同一个项目不同目录,后端都是用 python 写的,接口和 UI 库无非就是 request 和 selenium 库而已

  • 感谢老哥,其实造数平台相关包括 mock 我们公司测试都不需要,然后代码覆盖率开发有在用 Sonarqube 做,我个人技术栈 python,还在学 java 相关的,然后测试也没有想到可以优化他们工作压力的点子。另外之前做的接口以及 ui 自动化也在组内推广两年了,想新的一年要想点其他的方向,所以看看有没有其他公司有比较成熟的 idea 可以借鉴

  • 多谢老哥
    目前平台已经搭起来,老板的意见是先拿一个项目入手,来做试点。目前我和该项目的一线业务同事对接,由他们提供接口测试验证逻辑以及重点测试案例回归集,我这边已经写完并调试成功接口以及自动化用例集,并让业务测试同事自己去使用和体验,该同事目前有学习 python 的想法,后续的话应该由他自己主动去写接口验证逻辑。

    现在的问题是平台后续的维护工作,如果后续要推广的话老板说平台想要好用且可视化,能同时兼顾会写代码以及不会写代码的同事,目前可支持会写代码的同事需求,针对不会写代码的同事我目前就想到搭 web 应用给他们去做自动化,自己拿开源平台去做二次开发,这只是我的一个想法,不知道有没有其他好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