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个月就 40
为什么要用另一个语言去做一个语言的单元测试?
自动化都需要投入,如果不想投入开发成本和维护成本,我觉得不用考虑自动化了
Web : selenium
App: appium
鸿蒙:hypium
在论坛的不等于就是互联网吧
我们之前也想过用同一套 RF 去做 API 的测试,但考虑到 API 其实涉及很多数据的传递, 组装,验证,是不适宜用自然语言去处理的; 而且 API 本身不怎么涉及业务流程,自然语言的优势也发挥不上来。 所以还是采取 pytest
这个其实还是要看团队的情况和选择。 有些团队成员的代码能力达不到预期的话, 直接写出来的代码也很难维护,反而这种搭积木式的用例会更适合。
参考 8 楼的回答吧,这些都是测试的基础,自己可以查询一下
从结果来看,当然是希望 100% 覆盖。 但还是要看投入产出比。
根据测试金字塔, 更多的自动化应该放在 UT, API 上面, UI 的部分能多做就多做,不行就挑重点的覆盖; 然后如果是长期的产品, 就需要维护一个回归测试的用例库,然后朝着这个目标去慢慢把越来越多的回归用例自动化。这样后面可以大量节省回归测试的时间。
什么等价类,边界值,决策树 这些都了解过吗?
先搞清楚你的需要是什么,是 “把某些测试用例通过自动化的方式去执行”, 还是 “自动地去做测试执行,甚至探索”
平时善用 Google 、百度这些平台去查自己需要的信息的人,对 AI 的适应力和使用越强。
在银行的测试团队里面,身边很多三十多岁甚至四十多的小伙伴。 说下我的观察:在某些行业里面,还是会看重稳定的员工:业务扎实,项目测试可靠。 如果在一个行业里面有自己的业务积累,一定程度还是能找到工作;不过未来会受到多大冲击(AI? 年轻人的冲击?),这个我没办法评论。
我觉得还是需要有自己的积累:
既然用 python 了,用 flaskapi 来模拟一个简单的 api 会不会简单一点?
下面是让代码助手帮我生成的代码:
## 用flask api 写一个 mock 的商品查询返回
from flask import Flask
from flask_restful import Resource, Api, reqparse, abort
app = Flask(__name__)
api = Api(app)
products = {
1:{'id':1,'name':'Apple','price':'10'},
2:{'id':2,'name':'Banana','price':'5'},
3:{'id':3,'name':'Orange','price':'8'},
4:{'id':4,'name':'Pear','price':'7'},
5:{'id':5,'name':'Grape','price':'9'},
6:{'id':6,'name':'Pineapple','price':'12'},
}
class Product(Resource):
def get(self, id):
if id in products:
return products[id]
else:
return {'message':'Product not found'}, 404
api.add_resource(Product, '/<int:id>')
app.run(debug=True)
if __name__ == '__main__':
app.run(debug=True)
RF 也是可以放在 keyword 那个层级去定位元素的,不建议直接在 test case 级别直接写。 这块完全是你自己可以去掌握。
楼主的需求是要低代码,所以 RF 在方面是满足的。 至于性能,多线程,兼容性之类的, 要楼主自行判断和评估。
我们这边几十个人的团队,用了五六年 RF 问题也不大。
你们要用纯中文来写用例吗?一种可行的思路是把英文的关键字都用中文封装一遍, 自己评估一下吧
了解一下 robot framework ➕ selenium 或者 playwright, 自然语言描述就贴近低代码, 另外也有扩展的能力和空间。
CICD 自动构建不就好了吗?为什么还要手动部署?
同意啊, 已经很明显出现了奔溃的现象, 还在想着没必要加入回归测试,我没办法理解。
所谓回归测试,就是即使没有任何改动,也要去回归一遍, 保证功能正常。 因为就算没有代码的改动,也不能保证所有的依赖(服务器,操作系统,浏览器等等)可能的变化对功能的影响。
这其实是你们的策略制定的出发点是什么, 如果说纯粹从技术角度来看, 没问题;
但是从质量管理的角度来看, 已经有客户会在实际使用的时候遇到这种奔溃的问题,而且从你的描述来看,不是随机的小概率事件,而是某些功能你们选择性地不去回归,没有发现问题。
如果是新功能影响到的老功能,说明你们的回归测试策略不完整。
有没有必要都放到回归测试里面,是基于风险去评估的, 很明显你们现在的情况就是需要加上。
每个行业都有历史发展的过程啊, IBM 小型机在某个时间就是处理这种业务的最好选择,很多银行系统都是沿用到现在。
你把读出来的每个 row 打印出来就知道了 , 自己调试一下吧。
先把这个 get data 的方法给调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