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基础 构建软件质量保障体系

CKL的思考 · 2023年11月30日 · 4058 次阅读

在测试行业积累多年,很多测试人员都会形成自己的一套关于对于被测产品的质量保证体系,本文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团队当下团队的能力和现状,构建团队的质量保障体系。

如上图,整体的质量体系架构图相对简单,主要包含三个部分:愿景(高质量交付-快、好)、能力(中间三层不同的能力)和文化(检视、调整和改进)。

先聊聊最底下的文化。作为质量保障体系的一部分,文化或者质量意识往往决定了能力建设是真的落地,还是流于形式。它非常地重要,但又很容易被忽视。工具解决不了态度问题。笔者服务过多家不同业务形态和不同质量意识的团队,对于相同工具能力的落地,效果差距会非常大

所以,作为质量体系的建设者,首先要学会识别大团队的质量观是什么,愿意为质量付出什么,毕竟质量是有成本的。

回到当前的团队,对于团队质量,给出的基础认知是:检视、调整、改进。

勇于检视当下所有的测试活动,定期回顾并作出适当的调整,改进被认可的问题点,为交付的产品做出信心保障。

构建一个体系,必然有自己的目标,结合团队当下的情况,我们选择的目标是:高质量交付(快、好)。在降本增效的大背景下,从多、快、好、省 4 个目标中,我们提取了快和好。虽然最好的选择时 “我都要”,但那是不切实际的,如果以全要为目标,多半是没有意义的。

多:这个不是测试团队所能决定的,取决于团队的生产力和交付效率。

快:这个是我们想要的,在敏捷研发的体系下,快速反馈、快速验证、快速交付是必然的。

好:质量不好,交付的越快,死的也越快,所以好是不能省的。

省:为了实现更快、更好,那就必然有质量能力的培养成本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成本,所以,省不了。

在了解团队质量意识,对齐团队目标后,中间三层的能力建设其实是很好落地的,现在的测试技术已经很成熟和多元了,关键是看团队如何取舍和落地的过程。

基础设施:从团队的角度看,统一平台是必然的选择,它有太多的好处:一站式服务、统一过程管理、统一数据链路、统一数据度量和展示。在当下的团队,我们通过 Tone 平台作为统一的入口,从需求到最终的交付,都落在这个平台上(业务能力见下图)。

这个能力不同团队会有不同的选择,从测试的角度看,没有太多的选择权,主要依赖团队现有的选择。

质量能力:当下业内的工程实践和工程能力基本上都集中在这里,测试人员个体,可选择和培养的能力也大多集中在这里,具体就不作展开,需要结合业务和团队能力进行有选择地落地 ,作为体系的构建者,需要做好现状和工程实践的平衡,不可一味求全,根据实际情况去落地。

流程规范:团队到达一定规模后,流程和规范成为必然的选择。流程是团队达成目标的最佳实践,它能保障团队在大方向上保持协调一致,尽可能降低由于团队人员能力、认知水平、意外情况带来的质量下降。所以流程和规范必须符合团队的当下情况,可以参考,但不能强加。

每个测试人员都应该形成自己的质量保障体系,以更好地应对业务的变化和岗位的要求,能够因 “团” 制宜,灵活处理,而非抱着一个 “标准” 强行套用。

共勉。

共收到 0 条回复 时间 点赞
CKL的思考 2023,悄然流逝,留下点什么 中提及了此贴 01月02日 09:52
需要 登录 后方可回复, 如果你还没有账号请点击这里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