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文章 OTA 升级服务端怎么测

opentest-oper@360.cn · 2023年06月07日 · 4650 次阅读

一、引言

OTA 技术的英文全称为 Over the Air Technology,翻译过来就是空中下载技术。物联网行业中 OTA 技术主要用于升级设备的固件,OTA 功能是一个很基础的功能,这个功能非常重要,一个最简单的 OTA 升级流程是:服务端配置 OTA 升级包—设备上报版本号—服务端下发升级包—设备进行升级,这个流程中服务端需要适配多种设备,而且设备升级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场景,整体功能非常复杂 ,整体测试需要注意的点非常多,本人最近完成了一次 OTA 服务端重构级别需求的测试,通过这个需求整体梳理了 OTA 需求的测试点,供大家参考。

二、测试前准备

测试前需要准备数据,需要不同的固件包,注册不同的虚拟设备,PS:服务端和设备之间的交互,部分设备使用 https 协议通信,可以使用 postman 接口工具来模拟通信,但是很多设备使用 MQTT 协议进行通信,MQTT 协议是一个轻量级的协议,适合功耗性能较低的物联网设备,可以使用 MQTT 可视化工具进行模拟通信,比如 MQTT(https://mqttx.app/zh

三、功能测试点

我在进行功能测试时,发现一个问题,就是 OTA 这个功能是一个基础功能,整个功能有非常多的模块,每个模块有不同的测试点,整体测试需要注意的点非常多,上手测试的时候不知道从何开始,如果不仔细梳理 OTA 的测试点,非常容易漏测,为了避免漏测,经过不断的梳理,我总结了下面这些测试点,进行测试用例设计的时候可以给大家以参考,如下:

1.固件包的管理:
开启 OTA 升级的第一步是配置 OTA 升级固件包:
①.固件添加:开启 OTA 升级前需要配置固件升级包,对固件包的增删改查需要检验数据库,大多数情况,为了保证下载速度,固件包会传到 CDN 中,存在数据库中往往是一个链接,需要单独访问下存到数据库中的链接,看看是否可以下载下来,另外通过请求获取下此下载地址,验证下是否可以正常进行固件下载,并要核实固件内容大小和相关信息等。
②.固件的编辑: 固件添加完成之后,部分字段应该可以编辑,部分字段不能编辑。比如固件版本号,md5(用于校验固件包是否完整),需要对照接口文档一个字段一个字段校对。
③.固件的删除:固件是否删除需要判断该固件是否被使用,如果还有对这个固件的升级没有关闭,固件是不能删除的;固件删除成功后,另外还要查验对应固件信息在数据库表中的删除逻辑是否符合预期。

2.各种升级的策略的覆盖
①.升级的策略可能有多种,不同的升级策略有不同的升级配置,需要对照接口文档检查。
②.按设备数量维度:灰度升级,指定设备升级,全量升级
③.固件版本维度:指定版本,全部版本
④.升级不同的方式:app 触发升级,静默升级
⑤.升级时间: 定时升级,延时升级,立刻升级
⑥.黑名单,白名单
⑦.流程维度: 正式升级,测试升级

3.升级流程(重点):
在升级过程中,设备和服务端的交互中,主要是设备上报当前固件版本,服务端下发升级配置,接受升级日志。这个流程关乎 OTA 升级的成功与否,在测试中是重点,需要格外关注,下面是一些测试用例,供大家参考。
①.升级成功:设备命中配置的升级,服务端下发升级配置,设备直接升级成功,上报升级后的版本号。
②.升级失败:备命中配置的升级,服务端下发升级配置,设备直接升级失败,上报升级后的版本号。
③.多固件:有的设备有多个固件(比如固件 a 和 b),需要覆盖 a 单独升级,b 单独升级,a 和 b 一起升级…这些场景。
④.升级超时:下发升级配置后,设备一直不上报升级进度,经过 x 分钟后(服务端的配置),升级超时。
⑤.设备上报异常版本:服务端下发升级配置后,设备升级完毕,上报版本既不是旧版本,也不是目标版本,而是数据库未记录的版本。
⑥.失败重试: 配置服务端升级策略,升级失败后,重复下发多次升级配置。
⑦.成功后卡刷(本地 SD 卡覆盖安装固件)重试:卡刷后检查版本,是否可以升级成功
⑧.回退版本:卡刷高版本后,检查升级,预期收不到升级消息
⑨.黑名单设备:已配置黑名单的设备检查不到升级配置
⑩.还有各种异常操作:比如设备升级中,删除升级&固件等

4.数据一致性
为了保证性能,升级过程中的固件、版本号,设备状态大概率都会加入缓存,存储方面缓存和数据库
①.如果有多级缓存,多级缓存间数据需要一致
②.缓存和数据库一致
③.上面各种场景下的缓存和数据库保持一致

5.兼容性
①.不同类型的设备 :常电设备,低功耗设备,比如低功耗设备,往往需要先发送唤醒消息,再发送升级消息
②.新旧版本的接口性能测试
③.首先分析对服务端压力大的场景:夜间配置一个 OTA 升级,开放升级后,大部分的设备开始陆陆续续的升级,升级成功后的设备停止,升级失败的设备再次升级。整个流量并发数量根据设备的常连接数来定,并发持续时间很长。具体压测指标可以和开发&产品商定。
④.指标:常见的压测指标有:QPS , 并发数,响应时间,CPU 利用率,内存,磁盘 IO,接口错误率等。不同的系统&需求,关注的指标不一样。OTA 功能的主要特点是:大规模放量经常发生在晚上(晚上用户请求少,而且不是频繁写入读取的业务场景,对 CPU 和磁盘 IO 压力不大),而且每次 OTA 放量经常使用静默升级的方式由设备发起请求(对响应时间不敏感),OTA 升级场景对并发数(支持同一时间升级的设备数)和接口错误率(接口错误直接导致升级失败)非常关注,可以说:OTA 功能不追求多快,但是追求稳。
⑤.升级步骤:首先确认升级流程,整个过程一般都会调用这些接口(使用 MQTT 的设备,可以使用脚本,或者调用内部接口来实现):上报版本号,检查升级,确认升级,上报升级结果。为了真实模拟升级过程,可以使用这些接口拼成一个业务场景,使用 JMETER 进行压力测试,如下图:

⑥.执行 JEMETER 压测脚本,分析压测报告。
⑦.PS :我在压测中遇到的问题:
Ⅰ.各种配置如数据库连接池 需要放大
Ⅱ.批量升级场景下,发生了数据库交叉死锁的问题,表现为部分设备升级失败,查看日志,发现有对应的报错。

四、接口自动化测试(Python)

1.http 接口可以使用 Python 的 request 库进行测试

2.MQTT 协议可以使用库: paho-mqtt 进行自动化测试(或者直接调用内部接口)
首先安装库 pip install paho-mqtt,使用 client.Client() 方法实例化对象,使用 connect 方法进行连接,使用 publish 方法发送 topic 消息,使用 on_message 方法制定回调函数&接受消息,可以自己根据业务封装好基础方法,用于构建 MQTT 接受,发送消息的业务场景。

一个小的 demo 代码如下图所示:

3.自动化的场景:
①.模拟不同设备进行升级(常电设备,低功耗设备)
②.模拟升级的通过结果(升级成功,升级失败,升级超时)
③.模拟不同的升级方式: app 升级,静默升级
PS : 需要梳理下自家平台的业务,了解那种升级方式,那种设备的占比多少,按照占比从高到低的覆盖场景,自动化主要可以用于回归,提升我们测试的效率。对于一个常用的需求还是很有必要的。

4.自动化的校验点
①.接口或者 MQTT 的返回
②.数据库的具体字段,比如设备、升级、固件包的状态
③.对应缓存 key 的值

五、总结

OTA 功能比较基础,比较复杂,整体测试 OTA 功能需要从功能,性能,兼容,等角度思考测试点,上面写的只是一些服务端的共性的测试点,读者在接手真正的需求时,还需要总结自己业务特殊的逻辑,这样可以减少漏测,更好的保证质量。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暂无回复。
需要 登录 后方可回复, 如果你还没有账号请点击这里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