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互联网的产品的系统都会涉及到缓存,而用的最多的要数 redis 了。无论是功能测试还是性能测试,我们对这个中间件还是有必要好好去学习下的,因为你在功能测试的时候,有些请求是读取缓存的,或者有些 key 是存储于缓存,你得清楚知道请求的数据落点到哪里,你才好验证;而性能测试到同学就更不用说了,更是需要深入学习。
我会按照 redis 的安装、redis 配置参数、redis 命令、redis 的性能指标、如何自己开发 redis 监控脚本等 4 个方面,逐一会和大家分享,至少能够帮助你基本掌握 redis 的大部分常用内容了,不过还是需要你自己去实践和总结。
我自己的服务器操作系统是 centos6.6,完整的傻瓜式的 redis 安装步骤如下,期间未遇到问题,还是比较顺利的。
1、需要提前安装好gcc相关的包;
yum install -y open-ssl-devel gcc glibc gcc-c*
2、下载redis的tar包;
cd /usr/local/src/
wget http://download.redis.io/releases/redis-4.0.2.tar.gz
3、解压tar包;
tar -xvzf redis-4.0.2.tar.gz
4、正式安装,指定特定到安装目录;
cd redis-4.0.2
make MALLOC=libc
cd src/
make install PREFIX=/usr/local/redis
5、拷贝redis.conf配置文件到特定目录;
mkdir -p /usr/local/redis/etc
cp /usr/local/src/redis-4.0.2/redis.conf /usr/local/redis/etc/
6、添加redis到命令到全局变量,方便在任何目录执行;
vi /etc/profile
在最后行添加:
export PATH="$PATH:/usr/local/redis/bin"
执行完上面的步骤后,需要启动 redis 服务器,命令如下,指定配置文件:
redis-server /usr/local/redis/redis.conf
默认情况下,redis 不是在后台运行的,如果需要在后台运行,需要修改 redis.conf 配置文件中参数,下面会讲到。
启动后,需要验证是否安装和启动成功。
./redis-cli -h 127.0.0.1 -p 6380
至此就完成了 redis 的默认安装。
安装好了 redis 就没事了么,其实学习或工作中不应该这样,还需要进一步了解 redis.conf 的配置文件,因为默认的 redis 配置可能不一定能够满足你的需求,譬如如何更改 redis 的存储模式、如何修改连接数、如何设置密码登陆、如何配置 redis 集群、如何限制 key 的生存周期、如何分配内存大小等等。
redis.conf 的参数项很多,不可能,也不需要每一项都去了解。我根据自己工作的经历,梳理出来以下最常使用的,小伙伴们可以先掌握起来。
1. Redis默认不是以守护进程的方式运行,可以通过该配置项修改,使用yes启用守护进程
daemonize no
2. 当Redis以守护进程方式运行时,Redis默认会把pid写入/var/run/redis.pid文件,可以通过pidfile指定
pidfile /var/run/redis.pid
3. 指定Redis监听端口,默认端口为6379
port 6379
4. 绑定的主机地址
bind 127.0.0.1
5.当客户端闲置多长时间后关闭连接,如果指定为0,表示关闭该功能
timeout 300
6. 指定日志记录级别,Redis总共支持四个级别:debug、verbose、notice、warning,默认为verbose
loglevel verbose
7. 日志记录方式,默认为标准输出,如果配置Redis为守护进程方式运行,而这里又配置为日志记录方式为标准输出,则日志将会发送给/dev/null
logfile stdout
8. 设置数据库的数量,默认数据库为0,可以使用SELECT <dbid>命令在连接上指定数据库id
databases 16
9. 指定在多长时间内,有多少次更新操作,就将数据同步到数据文件,可以多个条件配合
save <seconds> <changes>
Redis默认配置文件中提供了三个条件:
save 900 1
save 300 10
save 60 10000
分别表示900秒(15分钟)内有1个更改,300秒(5分钟)内有10个更改以及60秒内有10000个更改。
10. 指定存储至本地数据库时是否压缩数据,默认为yes,Redis采用LZF压缩,如果为了节省CPU时间,可以关闭该选项,但会导致数据库文件变的巨大
rdbcompression yes
11. 指定本地数据库文件名,默认值为dump.rdb
dbfilename dump.rdb
12. 指定本地数据库存放目录
dir ./
13. 设置Redis连接密码,默认关闭
requirepass foobared
14. 设置同一时间最大客户端连接数,默认无限制,Redis可以同时打开的客户端连接数为Redis进程可以打开的最大文件描述符数,如果设置 maxclients 0,表示不作限制。当客户端连接数到达限制时,Redis会关闭新的连接并向客户端返回max number of clients reached错误信息
maxclients 128
15. 指定Redis最大内存限制,Redis在启动时会把数据加载到内存中,达到最大内存后,Redis会先尝试清除已到期或即将到期的Key,当此方法处理后,仍然到达最大内存设置,将无法再进行写入操作,但仍然可以进行读取操作。Redis新的vm机制,会把Key存放内存,Value会存放在swap区
maxmemory <bytes>
16. 指定是否在每次更新操作后进行日志记录,Redis在默认情况下是异步的把数据写入磁盘,如果不开启,可能会在断电时导致一段时间内的数据丢失。因为 redis本身同步数据文件是按上面save条件来同步的,所以有的数据会在一段时间内只存在于内存中。默认为no
appendonly no
17. 指定更新日志文件名,默认为appendonly.aof
appendfilename appendonly.aof
18. 指定更新日志条件,共有3个可选值:
no:表示等操作系统进行数据缓存同步到磁盘(快)
always:表示每次更新操作后手动调用fsync()将数据写到磁盘(慢,安全)
everysec:表示每秒同步一次(折衷,默认值)
appendfsync everysec
19. 指定包含其它的配置文件,可以在同一主机上多个Redis实例之间使用同一份配置文件,而同时各个实例又拥有自己的特定配置文件
include /path/to/local.conf
以上的这些参数,很多是和 redis 的性能息息相关的,大家务必要了解,可以先收藏着,以便以后遗忘的时候查找理解。
redis4.0.2 版本安装完成后,在 bin 目录下会生成 6 个命令,如下图。
redis-benchmark:主要进行一些基准性能测试的工具;
例子:
./redis-benchmark -t get -h localhost -p 6379 -c 5 -n 100000 -d 10
表示启动 5 个连接,发起 100000 个请求,每个请求的大小为 10bytes,测试 redis 的 get 的性能情况。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选项,供参考。
Usage: redis-benchmark [-h <host>] [-p <port>] [-c <clients>] [-n <requests]> [-k <boolean>]
-h <hostname> Server hostname (default 127.0.0.1)
-p <port> Server port (default 6379)
-s <socket> Server socket (overrides host and port)
-c <clients> Number of parallel connections (default 50)
-n <requests> Total number of requests (default 10000)
-d <size> Data size of SET/GET value in bytes (default 2)
-k <boolean> 1=keep alive 0=reconnect (default 1)
-q Quiet. Just show query/sec values
--csv Output in CSV format
-l Loop. Run the tests forever
-t <tests> Only run the comma-separated list of tests. The test
names are the same as the ones produced as output.
-I Idle mode. Just open N idle connections and wait.
redis-cli:连接 redis 服务器的命令行客户端工具;
例子:
redis-cli -h 127.0.0.1 -p 6379 -a myPassword
表示命令行登陆 redis,此处通过-a 选项指定密码登陆。
另外,可以利用下面的方式执行命令,直接得到命令的返回结果。
redis-cli -h {host} -p {port} {command}
其中 command 常用的如下:
info:提供服务器的信息和统计
exists(key):确认一个key是否存在
del(key):删除一个key
KEYS pattern 查找所有符合给定模式 pattern 的 key;
flushdb:删除当前选择数据库中的所有key
flushall:删除所有数据库中的所有key
set(key, value):给数据库中名称为key的string赋予值value
get(key):返回数据库中名称为key的string的value
DBSIZE 返回当前数据库的 key 的数量。
ps:
另外给大家讲讲 2 个有用的选项-r -i。
-r 选项重复执行一个命令指定的次数。
-i 设置命令执行的间隔。
比如查看 redis 每秒执行的 commands(qps)
redis-cli -r 100 -i 1 info stats | grep instantaneous_ops_per_sec
redis-server:redis 服务相关命令;
redis-server /usr/local/redis/redis.conf
# 启动 redis 服务,并指定配置文件
其中下面的 3 个比较不常用,这里暂时不介绍。
redis-check-aof
redis-check-rdb
redis-sentinel
大家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大话性能>,- 更多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