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这个时候,我正在经历一次转岗,从性能测试到故障测试。现在想想也是一周年了,感觉很多预想的事情也都有了现实的印证,终于也可以宣称自己有了一年的故障测试经验,所以是时候总结一波可以分享的经验了。
总体讲,非常难,即使我提前做了一些功课和准备,困难程度也超乎了预想的范围。不仅仅是因为到了新的空白领域,还因为新的团队新的分为。下面是我总结几项有利的能说的经验,教训和不利的经验,这里不方便说了,有兴趣可以小窗私聊。
空杯心态
这是我从一开始就做的心理建设方向,不是因为我性能测试做得多好,而且怀着一个比较低的姿态进入新的领域,会让我更加容易获得满足感,支持我继续下去。
一开始两眼一抹黑,只能跟着同事打酱油,也就在流量场景构建中发挥点性能测试余热,彰显一下自己的价值。
确实很难,有句话说得好,自己选的路,即使哭着也得走完。幸好,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摸爬打滚之后,也算是入了门,可以独立做一些故障测试项目。
总结起来,勇于挑战一下自己,在还有精力拓展自己边界的年纪,转岗是个机会,不管怎么样也比换工作来得轻松。保持空杯心态,给生活上点难度。
工作心态
这个难度不亚于任何技术难题,因为技术可以有明确的答案和学习路径,只要肯花时间循序渐进,总能不断进步,抵近目标。而工作心态就是一个量子状态,时而高昂,时而低沉。转岗之后遇到了多次心态崩塌,信心丧失的时刻。也总会在某一个瞬间,感觉我又行了,继续牛马的生活。
在我的经验当中,工作心态的调整是个持续的过程,由于一下子变成小白的焦虑,叠加上工作压力,总有些失控的时候。在过往的经历当中,推荐看看书,出门走走路,效果会好很多。长期的居家工作,也让工作生活没了界限,工作心态很容易影响生活心情,这一点任重道远。居家有居家的好处,长期以往也容易积累隐形的负担。
AI 加持
适逢 AI 大模型爆发,确实帮助我很多。总结下来有以下几点。
搜索知识。现在很少使用搜索引擎了,有问题直接问 AI,效率提升不止一星半点。搜索引擎的内容陈旧、无法直达要害。真正重要的信息,往往隐藏在大量广告和垃圾内容之间。对于小白来讲,新的领域知识获取难上加难。不如直接对话 AI,来得实在。
解决疑问。在我最初的使用当中,AI 的理解能力着实让我吓一跳,真的可以从我发出带有错别字和语法错误的提问当中,准确理解我的疑问,并且给我准确的答案。拿着答案可以直接进行验证,再次获得拓展知识。很快建立对一个新领域的知识体系的认知。这在以往至少也得阅读 1~ 2 本专业书籍进行大量实践才行。
最佳实践。在我的习惯里面,通常喜欢先从一个最佳实践开始,先让 Demo 跑起来,然后在根据需求不断调整,使用新的知识进行优化升级。这一点,AI 提示或者对话能力,让一切都变得简单。就仿佛一层薄薄的轻纱,触手可得。
技术提升
一直觉得可以靠技术傍身,不断提升职场生存的机会。但是也好像到了一个瓶颈,再努力提升技术也收效甚微,边际效应逐步递减。当到了一个不搞人就被人搞的境地,着实让理想主义碎落一地。毕竟收人钱财,要想继续再丛林活下去,还是得调整思路,保持初心,开始搞人。再多说就变牢骚了,技术不是万能的,技术只能解决技术能解决的问题。这一年有了不少不一样的经历,想法也变了一些,都还不成熟,有待风吹雨打的历练之后,再与各位分享。
最后做一点负面的总结,刚转岗前三个月,感觉自己在深渊当中翻腾,无法自已。在同事不断帮助与自己努力后,终于触摸到了新手区的门槛。而当我翻越了这道鸿沟,本以为可以畅快行走自由呼吸,却发现又身在更大的深渊。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与君共勉!
FunTester 原创精华
【免费合集】从 Java 开始性能测试
故障测试与 Web 前端
服务端功能测试
性能测试专题
Java、Groovy、Go
测试开发、自动化、白盒
测试理论、FunTester 风采
视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