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gic 大佬说得很对, 成功的经验往往是过往在对的时间点做对的事情 。高飞老师也是在 k8s 和 docker 刚起步的时候抓住了机会,那时候腾讯云和阿里云估计都跟高飞老师一样刚学习 k8s,这两年各种公司基本都容器化了,阿里云,腾讯云容器规模得有千万核,开发、运维、测试没有不懂 k8s 和 docker(现在都直接用 containerd 了)的。python 也一样,现在人手一个接口测试平台,不夸张的说可能比线上挣钱的业务产品数量还要多。

    AI 方向的发展也是跌宕起伏,记得 19,20 年我们招后台开发,很多简历都是 AI 方向的学生,各种发表论文,但是当时 AI 岗位需求很少,AI 几乎算是走向末路了。我们当时合作的项目有个博士专门搞 aiops,最后也没坚持下来。很多 GPU 卡也卖不出去。谁知道 gpt 火起来了,现在 AI 方向需求激增,连学美术的都去搞 AI 了😂

    所以个人觉得不要只模仿别人的成长路径,高飞老师的路径他自己重新来过一遍,也不一定有今天的结果。而且高飞老师的很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其实是总结、表达、书写能力。这种能力在任何业务和技术方向上都能占据优势。

    还是借用一下巴菲特的名言:“当潮水退去,你会发现谁在裸泳”,互联网行业已经今非昔比,不挣钱的项目或者公司基本很难存活下来,很多不能帮助业务体现价值的开源项目也不让参与了,毕竟温饱都成问题,哪还有心思阳春白雪。当下还是去相对比较有发展的业务方向,才有机会去提升技术,天天担心裁员估计也没啥心思搞技术。像我们这边产品经理毕业就两年,本来也不是搞 AI 的,去年果断选择去了月之暗面,估计是 kimichat 的首席产品经理了。

    小朋友可以先修炼好内功,回归测试本质,能把功能测试做好做深也是一种能力的体现,业界的竞品分析、需求设计、用例设计、被测系统的业务流程、架构、代码都门清一样可以得到面试官的认可,业务架构和代码熟悉了也会比各种 selenium,puppeteer 等浅尝辄止更能加分。

    关于行业方向的选择前面大佬们已经给出了明确方向,不再重复了,最好能先进入这个行业再徐徐图之,最终像高飞老师一样进入大厂(高飞老师其实是我推荐的😀 )。

  • 😂
    1、不同级别要求不一样
    2、大厂里面也存在天壤之别

  • 好好保住工作吧,别瞎折腾了

  • 大厂技术研发招聘者视角来说下
    1、大部分业务都在裁员
    2、稍微好点的业务是只出不进
    3、比较挣钱的业务也是出一个补一个
    4、不少业务在向二线城市转移人力成本
    研发尚且如此,测试会更难一些。业务现在也是收入负增长,只有成本优化好做😂
    目前周边的办公楼入住率也非常差,中小企业生存艰难

  • 感谢大佬关注,在 bat 其中一家 tob 业务,目前还没能力把公司干倒,干到 48 多存点钱应该够用了😂

  • 35 岁转做开发,至今还没被裁,应该能干到 48😂

  • 为啥不去搞搞国外比较出名的测试方面的项目,带带国内的测试多参与开源?

  • 字节的测试好像是非技术岗,3-1 相当于研发技术岗 2-2

  • 膜拜飞哥,不及飞哥十分之一😂

  • 测开不也是业务开发么,只是业务最边缘,不会被大佬 review 代码,SLA 要求比较低,挂了没啥影响,性价比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