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继测试用例执行后,进入缺陷管理阶段,该阶段就需要测试与前后端对接


缺陷介绍

1.缺陷的定义

        软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任何问题都叫软件的缺陷,简称 bug

2.缺陷的标准定义

3.缺陷产生的原因

        1) 需求阶段:需求描述不易理解,有歧义,错误等。
        2) 设计阶段:设计文档存在错误或者缺陷。
        3) 编码阶段:代码出现错误。
        4) 运行阶段:软硬件系统本身故障导致软件缺陷。

4.软件缺陷的生命周期

5.软件缺陷的核心内容

        1) 缺陷的标题:描述缺陷的核心问题
        2) 缺陷的预置条件:缺陷产生的前提
        3) 缺陷的复现步骤:复现缺陷的过程
        4) 缺陷的预期管理:希望得到的结果
        5) 缺陷的实际结果:实际得到的结果
        6) 缺陷的必要附件:图片、日志等信息(证据)

6.缺陷提交要素

        1) 缺陷报告编号:

        2) 严重程度:

        3) 缺陷优先级:

        4) Bug 类型

        5) 缺陷状态

7.软件缺陷类型


缺陷编写

1.缺陷报告示例

        缺陷标题命名:测试数据 + 预期 + 执行结果

2.缺陷的跟踪流程

3.提交缺陷的注意事项

4.缺陷编写规范


后记

        希望各位看友,能够对我的此篇文章进行 “测试”,然后进行 “缺陷管理”,与我这个 “后端” 对接。


↙↙↙阅读原文可查看相关链接,并与作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