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这篇文章可能不适合想在技术上深入发展或者在管理能力上深入发展的测试同学,因为我主要就是记录我做管理这一年的感受,并不会有太多干货去指导职业发展。文章里会涉及个人对于及时跑路的庆幸,如果引起了读者嗤之以鼻,请不用告诉我

公司的转变

去年在裁员互联网裁员风暴来临前离开了前司,在前司也算是该拿的都拿了,没有辜负在前司四年的奋斗, 获得过集团级奖,上过公司训练营,得到过大级别晋升。离开原因一方面是对部门一群人只想着搞无用的 KPI 绩效不干实事感到失望,另一方面是看到应届生无意义的疯狂加班(劝早点下班都不下班,每天都要干到 23 点,且周末也来加班,表现给领导看),让我觉得对互联网非常失望,22 年 3 月份时候决定辞职,然后现在在一家 100 来人的小公司。

公司做什么内容的具体我就不介绍了,换了个城市每周需要两头跑,但是好在公司一周在办公室上四天班,还有一天居家办公, 因此我一周有三天在家里。

职能的转变

原来是普通组员,现在我作为 QA lead 空降,管理 7 个人。第一次做 lead 以及空降让我压力非常大,以至于工作 1,2 个月后胖了 20 斤。

在这一年我经历了组员转组,组员被裁,组员辞职,组员不满意绩效的结果,我 leader 和 HR 觉得我管理上做的不到位,也被其他组 leader 算计,穿小鞋,challenge 等一些列事件吧。

当然也有好的一些事情,比如做大大小小正确的决定拿到比较好的结果, 解决了公司当下质量问题,流程问题。 最有成就感的还是在试用期期间跟 CTO argue 方案成功,采用我自己的方案重构了内部质量流程、研发流程、质量平台,虽然代价是试用期延期(如果方案效果不好就滚蛋),但是最终的效果还是非常好的也得到了 5 个业务线开发组 lead 的认可,
做 lead 跟以前最大的区别是做人,而不是做事, 要想组员跟着你 要么有实力,要么有魅力。

现在的公司半年 OKR,因此我每半年就会换种管理方式和新的内容尝试,看哪种会起到比较好的效果。做管理还有点改变 就是要懂得使用权利和做决定,这也是一种比较好的体验吧,我可以在组内施行一系列改革,以及去做一些改变。说真的权利是个好东西,大家作为 QA 有机会都应该去尝试下,对个人做人方面的成长非常大, 不要纠结什么 我是做技术的我就要扎根技术,不想做管理,有管理机会就上,虽然会导致在技术上停滞,但是人在这个社会就应该融入和熟悉社会的规则,做管理后 你会深刻感受到,你在社会规则中博弈,有很多勾心斗角的地方,而且都是不得不去面对的。

公司制度 & 绩效奖金转变

以前所在的公司都是定制各种 KPI , OKR, 然后有绩效考虑,最终发年终奖,这也是绝大多数互联公司的操作模式。在这样的工作模式下人很容易被套上 KPI 的加锁,以及公司里搞一堆技术分享,考核指标也要求技术分享影响力啥的,让员工一直处于一种学习焦虑中,产出焦虑中,生怕自己落后于其他人 拿不到更多年终奖。结果导向就是公司里会有部分人旁门左道的技能树点的很满。在公司开会都是方法论讲个不停,写的文章都是各种数据,论据,引用。对待合作就是邀功甩锅,再网络上就认为自己是公知,喜欢说教别人,爹味十足。 当然也有能力不错为人正直的同事,只是我以前接触这种 俗称” 阿里味 “十足的同事真是被恶心坏了。
再来说说现在的公司吧,不离开互联网真的很难发现,外面有如此人性的公司,可能一方面是因为公司 CEO 比较年轻, 另一方面是因为公司有外企基因。团建经费很高每个月人均大几百,每个季度还有额外团建费是月度的 5 倍。公司的 OKR 跟以前的公司也有些区别,会包含日常工作,不会是那种非常虚以及不可能完成的,OKR 完成后会按完成度发钱,年终奖的话打底 3 个月,去年一共拿了 21 个月吧,当然出问题或者线上事故会扣奖金,因此大家的目标都是做好自己的事情,很少有为了年终奖勾选斗角做一些没用的 KPI 项目,尽量做的都是有用功,方向也比较明确,公司也不怎么加班且注重员工生活,安排一周一天居家办公。
所以大家可以多去看看国外一些小而美的公司,不要只局限在国内一些耳熟能详的大厂,多看看多比较会发现,原来还有这样制度的公司。

对技术和质量看法的转变

以前经常逛论坛,看大会演讲,关心前沿技术。说实话我现在已经很少看论坛和看大会演讲了,主要还是自己确实懒了,技术追求没有以前高了,另外就是 KPI 项目真的是太多了,很难甄别, 很多换汤不换药。

作为 QA 技术能力强,方法论强真的有用吗?一定程度上肯定是有用的,但是在管理 QAteam 后,就有发现有的同学技术能力很强,但是项目质量不怎么样。

所以作为测试什么能力才是最重要的?我觉得这个跟公司以及 Lead 期望还是有直接关系,在我现在的公司以结果为导向,我不需要让 QA 组搞 KPI 项目,不需要在公司进行各种技术分享,我只需要做好一件事情 那么就是质量提高。我们现在唯一的一个平台就是质量平台,其中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质量度量,主要用来客观评定各个业务线的质量,这个是很有必要的,作为 QA lead 管理非常多的业务线,需要有客观的度量手段很难去甄别项目风险和组员产出。

我对组员的要求就是 1.质量模型中的 3 个方向做好:系统质量,流程质量,用户质量 2.自动化测试 3.风险及 owner 意识

对于平台开发技术,我让每个组员都参与了一下,浅尝辄止了解相关的技术和流程即可因为基于当前市场上的需求有了解对他们将来还是有帮助。

这一年多的管理干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作为 QA 在这个职能上有风险意识非常重要,其次是问题的解决能力(并不是技术能力),问题的解决能力是能因地制宜选择最合适最有效果的方式去处理问题。

生活上

这一年,确实懒了不少,不怎么运动了,也不怎么学习了,连看书都少。在团队稳定运作以及整体走上正轨后,房子也换了,车也换了,虽然手里没几个钱了,但是也没什么压力后就有点想躺平的心态。 也感受到了以前我领导每天摸鱼没事干的快感,下班时候干干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毕竟工作不是这辈子唯一的事情。今年是我工作的第 9 个年头,也算是吃了几年互联网红利,近几年确实经济形式不好,毕业大军又多,应届生真的为了工作非常卷,现在自媒体和卖课的非常多,大家不要被所谓的工作焦虑,技术焦虑,学习焦虑所捆绑。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红海和蓝海,选对一个领域可能比挤破头去耳熟能详的大厂可能会更好。

另外

小公司庙小妖风大,可能因为个人性格吧,我不太擅长社交也不擅长邀功甩锅。导致 QA 组让老板觉得产出不行,实际上让手下的兄弟们干了这么多事情,最终没得到老板的认可,我这边要承担比较大的责任。
写这文章主要还是记录下个人的一些变化和思考吧,再过几年后我再回过来看看 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就像我现在去看 5 年前准备入职前司时候的文章那时候真是意气风发,现在感觉自己的心态苍老了不少。


↙↙↙阅读原文可查看相关链接,并与作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