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毕业,因为读书比较晚,大专毕业时比大多数人大了 2 岁,也就是在 35 岁的这个坎上比相同工作经验的人早迈入 2 年。
大学毕业时挺迷茫的,不知道做什么工作,大三时基本在混日子,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某个外包(在无锡培训,培训后到上海或者深圳上班,大学在广州)培训公司免费培训且培训后包工作,当时犹豫了 2 天之后决定去培训,坐了 20 多小时的硬座到了无锡接受培训。经过两个月的培训之后不太顺利的去了深圳上班。
可能是自己当时没有去了解测试的路要如何选择,有三年时间基本都是停留在功能测试的阶段,也就了解过 monkey,当时用 monkey 确实发现了很多问题,当时以为这个就是自动化了,后面是一次偶然的机会,用公司自研 app 进行打卡,当时打着自动化测试的幌子学习怎样用接口测试进行打卡的操作,实际是想着如何通过自动化打卡防止有时候迟到的问题(当时加班太猛了,996 是常态)。从这时候开始学 python,但是也学的比较浅,只能写简单的接口测试脚本,这时候才开始了解并学习自动化
引路人确实很重要,遗憾的是我们遇到生命中的贵人,所有都靠自己摸爬滚打出来的。
自己慢慢的了解接口自动化测试、ui 自动化测试、测试框架等等,每周末基本学习 8 小时,慢慢的自己的代码看的过去了,但是自己学习很慢,主要是方向很难选择。
当时也报了线上培训自动化测试的课程,但是学习之后感觉用处不是很大,基本上所有自动化的东西都教一些使用,没有某个方向深入学习的课程。
当时用 python + unittest + appium + 关键字驱动 写了一个测试框架,当时没有做技术评估直接选择了 unittest,有一次面试被问到现在比较流行的是 pytest,为什么你还用旧技术,是接受不了新技术还是不想学习?当时感觉有点受挫,原来自己跟不上时代的进步,后面开始看招聘信息的里要求并对自己不会的进行学习,大概每半年会投简历去看一下自己的水平到什么地步,如果遇到裁员能不能快速找到工作。
21 年教育行业大裁员,我裁员之前遇到了我测试生涯中的导师 (涛哥),他给我感觉就是 “牛”,遇到任何问题在他这里都能很快的找到答案,也是他教会我一些面试技巧,如何快速筛选简历和面试过程中如何评估面试者的能力,这个在我后面的工作中起到很大的帮助。同时他的学习习惯 (每天学习 2 小时) 也影响到我,现在遇到问题也会向他请教。
身在教育行业的公司里,虽然我不在裁员名单里面,如果留下了对我的成长有多少。团队测试人员水平大多在我之下,假如 2 年后我换工作是否能比现在更好,这两年我要通过怎样的学习让自己保持竞争力;裁员后测试人员变少意味这工作量变大,我要怎样争取时间去学习。带着很多问题开始思考,后面还是直接换了工作。
换了公司之后,重新整理需要学习的内容。主要是以测试平台作为学习内容和验证成果。在 python(比较熟悉)、Java(大学学过)、go(完全陌生的语言) 中选择,后面选择了 go 语言。经过 2 个多月的学习后在 22 年初开始开源项目 cheetah 的编码。
这中间有 3 个月的时间因为生活各种琐事的事情没有学习和写测试平台的代码,重新开始写代码时感觉东西全部都忘了,毕竟我就学了 2 个月,忘记是很正常的事情。经过这 3 个月更加觉得坚持学习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坚持学习,之前所作的努力可能会付之东流。平日里遇到的问题都会在开发下班后找他们请教,只要脸皮够厚,开发都不能拿你怎样。
如何在短时间内写完测试平台也是我考虑的重点,能用开源框架的尽量用,本想着测试执行这块自己写,后面了解 httprunner v4 开始用 go 重构的时候就放弃自己写的念头,如何读懂源码并二次开发接入自己的需求成为重点,开始看源码很吃力,熟悉后感觉也没那么难。目前没有用 v4 实现的测试平台,所有遇到的问题都要自己解决,所以也学会了分析、排查和解决性能问题的方法。因为项目需要 grpc 协议,跟作者沟通后得知在短期内没有计划实现 grpc 的计划,想自己实现并希望有机会可以给 v4 提 pr,作者也表示支持,在 23 年春节的时候花了 4 天时间了解和学习 grpc 协议,并实现了 demo,目前已经给作者提了 pr grpc 协议 Unary RPC 模式;从了解 grpc 到实现平台化大概花了 10 个工作日的时间,都是这一年多以来学习的成果,可能对一些人来说这个时间太长了,但是我已经很满足了
感谢涛哥,重新给了我测试方向、学习的目标
感谢彪哥,对后端框架设计、技术方案、技术选型等经常向他请教,都能给出我想不到的方案
感谢 chason,对前端各种问题进行解答,回看之前的问题,有些我现在都觉得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