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经历一年的居家办公、解封,终于在年底回归正常生活。时隔三年回老家过年,一切如故,好像疫情从没有来过。
2022 年对我来说是值得记忆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完成了买房这件人生大事,终于在成都有了自己的家。
其次,这年坚持周末时间写作 50 篇,除了收获更多粉丝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写作让我摆脱浮躁,能沉下心来完成一件事。
工作上,疫情之下,互联网行业各大厂不约而同 “开猿节流”,而我所在团队也经历多次组织架构调整。未来互联网行业趋势如何,我认为仍不容乐观,但环境如此,个人能做的就是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增强竞争力。
下面我分章节对我的 2022 做个总结。
20 年刚到成都,正赶上成都房市限购政策最严格的时候,同时也是成都楼市最为疯狂的时候,似乎大家都相信房价会一直上涨,取证的楼盘不论价格高低基本上都会三倍熔断。当时刚到成都没有购房资格,所以我更多是了解一下。
21 年中旬的时候有了购房资格,开始了漫长的摇号之旅。
下面这个表格是我参与报名楼盘的情况,其中网红盘根本进不到摇号池,主要是社保时长拼不过别人。经历了多次红盘报名,最终让我明白一个道理,网红盘并不属于我。我的购房资格根本进不了网红盘的摇号池,基本就是陪跑,凑凑热闹,后面干脆不报名了,省得浪费时间。
摇到了两次非网红盘,但是这俩楼盘不是地段比较偏就是总价太高,最后也放弃了。其中 中海天府里这个盘位于天府新区中央商务区,但是碍于预算只能勉强 90 平,而且数量极少,除非摇号到前 50 才有希望上车。但我最终摇号结果是 600 多号,直接也就放弃了。
麓山上院这个盘是第 2 个摇中的楼盘,但是楼盘位于天府新区万安街道,位置比较偏,周围都是安置房、老破小,城市界面不太好。虽然摇号摇中 100 多号,但是权衡之下也放弃了。
偶然的机会了解到成都安居政策,即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可以申请成都人才安居资格。人才安居资格可以购买成都市社保缴纳地的人才公寓,其中 60 平米是可以打取证价格的 85 折扣。
21 年下半年开始关注位于新川一个北京国企开发的楼盘,但直到 22 年国庆节后这个盘才取证。虽然一批次开的不多只有 120 多套,但是还是报了名,只要有满意的楼层,能上车就上车。复核名单下来有 300 多人报名,我排名是 60 多,最终选到了满意的楼层,也算是解决了人生一件大事。
### 对购房者的建议
我是 21 年开始写作的,主要写工作中的测试经验、测试技术以及测试工具的介绍。写作的目的不为明、不为利,主要是为了普及测试技术,为在测试这条路上迷茫的朋友指点一二。
这或许和我本身的成长经历相关。作为地地道道的小镇做题家,深知普通人想走出农村,唯有读书这条路是捷径。自己从农村走出来,如今在大城市有属于自己的家,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当然无可厚非,也庆幸自己的运气,赶上了互联网行业的末班车。
其次,一件小事也笃定我现在的决定。当年我考上研究生之后,回母校给学弟学妹分享经验。后面有个师弟加我微信,请教我考研上的问题,我也帮他整理了些资料,当然师弟也最终如愿考上研究生,得知最终录取结果后,他激动的哭了,很感谢我对他的帮助。但是对于我而言,力所能及的帮助没想到对他影响那么大。
所以我很乐意帮助那些上进但比较迷茫的朋友,因为这样的朋友渴望改变自己,但无从下手,而过来人微不足道的帮助或许能改变他的一生,这也是我做人的准则。
话说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写作对我而言,可以摆脱浮躁,让人沉下心。
此外,通过在各大技术平台投稿,收获了很多读者认可,并且也获得了平台的一些活动奖励,例如知乎、csdn 、掘金、腾讯云社区等,真的非常感谢各打平台的认可。
我建议从事技术岗位的朋友都要养成写作的习惯,不管是学习笔记、还是经验总结都可以。我非常推崇一句话 “所写即所思”,写作的过程其实是深度总结的过程,这个和我们读书时期整理错题本一样的道理,重在整理错题的过程。
这一年的工作,我觉得可以用下面几个词概括:变化、业务、压力。
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这句话再合适不过。这一年经历了组织架构的变化、leader 的变化、业务的变化。
毫不客气地说业务需求贯穿 2022,这一年工作时间基本上都投在了业务上,差不多每月有 2 到 3 个发布。年中时候由 A 业务转向做 B 业务,边学边做,后边身边有同事休假,B 业务完全落到我肩上,现在回首那几个月仍心有余悸,都不晓得自己怎么坚持过来的,差不多每周末都会加班,直到年底,这或许就是 “皮实” 吧。 希望来年可以在业务的基础上,做出更多技术上的产出。
● 尽最大努力取得晋升机会。
● 2023 持续写作,争取一周两篇产出。
● 酝酿写一本测试相关的书。如果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欢迎来撩。
● 总结工作经验,沉淀一个专利。
● 读书《社会心理学》《曼昆经济学》《毛泽东选集》《毛泽东传》
● 每周六周日锻炼,晨跑 5 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