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工作中,不免需要学习各类工具。关于工具的学习,笔者简单分为三类:
为了解决当下某个具体的内容而学习。这类的学习,更多的就是面向搜索引擎学习,有不懂的,就通过关键字来查询相关资料,快速解决问题。
想要系统性地学习某个知识体系或者工具。这类学习需要有系统性和技巧,笔者会结合自己的实践,详细展开来聊。
还有一种,就是兴趣驱动,没有那么大的功利性,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学习。这类学习会是持续且高效的。
对于工作上遇到的问题,第一类学习方法可以快速解决当下的问题。但不能仅停留在第一类,因为那样的知识是不成体系的,很容易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被遗忘。当我们需要系统性的学习某一类知识或者工具时,需要有一定的方法。笔者总结如下图所示。
不论是工具还是技能,都是为了解决某一类特定问题而存在的,所以在学习这类知识之前,首先需要了解它能解决什么问题,为什么需要掌握它。
比如,我们学习 Jmeter 工具,是为了解决压力生成的问题。它既解决不了业务建模的问题,也解决不了监控的问题。所以,当有人使用 Jmeter 来解决接口问题时,我就会感到非常的奇怪,虽然 Jmeter 能解决一些接口的问题,但那不是 Jmeter 的核心功能啊。
还有会经常有人问到 Jmeter 的哪些插件比较好用,比如一些监控工具如何集成到结果报告中。这样做监控的数据不一定准确,还会有一定程度上影响到 TPS 等相关真正需要被关注的指标,得不偿失。
所以,了解一款工具或者知识点的背景及解决场景,非常的重要,不要把好的工具,用在错误的场景中。
接下来,就要弄清楚这些工具或者知识点背后的原理是什么,它们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解决问题的。这样会让我们更好地去理解和使用这些工具或者知识点。
继续以 Jmeter 为例,当我们知道了它是为了解决压力生成的问题后。我们就需要去了解 Jmeter 是如何发送请求的,底层的实现逻辑本质上是线程池 +HttpClient 的组合使用。那么你就能清楚地知道它的适用场景是什么了。常见的 Http 请求压测它都能胜任。
但是 HttpClient 的缺点,Jmeter 都会有,比如每次发起 http 请求都会 new httpClient,会打开许多套接字,比你实际的需求多许多,这极大地增加了负载机的负载,而且,这些套接字实际上不会被 using 语句关闭。相反,它们是在应用程序停止使用它们几分钟之后才会关闭。所以在 Windows 环境下,端口的占用一直是 Jmeter 很大的痛点。
所以,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我们会在 Windows 环境下编写、调试 Jmeter 脚本,但是在实际的压力测试过程中,一定会把它丢到 Linxu 环境中,用非 GUI 模式去运行。
理论的东西理解了之后,接下来就是不断地实践和尝试。只有理论没有实践,就是无根之萍,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但也不能忽视理论。
继续以 Jmeter 为例,它有那么多的元件需要我们去了解,结合不同实际场景去做组合。需要你通过 Json 提取器来获取需要关联的内容,需要学会通过 BeanShell 元件来做定制化的参数处理,需要知道通过各类 Manager 来控制请求头信息,等等。
这些能力只能通过不断地练习来提升熟练度。你不能每次写脚本的时候都去现查。这样你的效率就太低了。很多人说我没有环境来做练习啊,公司也没要求我们做性能测试。
其实,练习工具最好的环境就是你的被测系统啊。用 Jemter 写写脚本,总可以的啊。不但能练习脚本能力,还能好加熟悉系统,还能和开发多沟通,一举多得。
知识体系也是一样的。比如中间件的学习。最好也是能够结合当下你们的被测系统,去了解这些中间件到底是怎么被开发使用并解决实际场景问题的。
通过更多的练习和思考,你就会更明白它的原理和优缺点。在后续的其他场景中,你就会有更有针对性地选择。如果只是一味地为了使用工具而学习工具,效果并不会太好。
同时,在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中,一定要想办法和你已知的知识点建立链接。把知识点串起来,把知识形成网络,这样才能碰撞出新的火花,也能把知识点记忆得更加牢固。单点的知识很容易被遗忘。
小结下,学习工具三部曲:
想明白:为什么要学习这个工具,能解决什么问题;
懂原理:去了解工具的优缺点是什么,怎么去运用它
多练习:多用,多练,多思考,唯手熟尔。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HWAdmZgdq1C7VYSZnfpXx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