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准备在持续集成系统中引入代码覆盖率工具(jacoco),在运行接口自动化后看代码覆盖率。
但坦白的说,这个功能引入就是为了完成点 KPI,因为对 “代码覆盖率” 的作用其实还是不太明白的(尤其对测试来说)

最能想到的是未覆盖的部分可以去分析下是否测试遗漏,但对于维护项目来说,测试覆盖点都是增量或修改需求点,那未覆盖的处会很多,那分析测试遗漏就不好搞了。
另外,就算代码已经覆盖,不代表这块代码就 OK,只是表示测试和开发都完成相同的需求点,都遗漏的需求点是不能靠代码覆盖率的。

来说下开发,这个可能对开发优化代码结构有些帮助,但对于我们的维护项目来说,有些老功能旧代码,覆盖不到的情况下,开发依然不敢去动...

其实担心代码覆盖率功能上去以后,最后只是测试报告中的一项展示型指标而已。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方面的落地实践及对应产出效果,可供参考?


↙↙↙阅读原文可查看相关链接,并与作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