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ly on “质量度量之 “三级指标体系”

管理学大师彼得 - 德鲁克曾说过:无数据,不管理。(伟人的声音值得一次又一次地被聆听~)

老 J 在质量度量之 “三级指标体系”中系统地拆解了效率、质量、稳定以及资源四个方面的度量指标。试图通过不断积累数据,能帮助我们选取合理、科学的路径以实现一个又一个的工程目标。

是否还记得文末预留 “彩蛋”?

“结合上线前的质量评审机制,通过对测试前、中、后三个阶段,选取指标组合,并通过公式测算而形成质量风险预警效果的 “红绿灯” 提示,是数据可视化应用的一种有效尝试。”

此处 “红绿灯” 提示相关的尝试,即:本文将详细介绍的 “迭代质量预警机制”。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完善理论。

“三级指标体系” 是老 J 在质量度量方面实践的工程理论,而 “迭代质量预警机制” 是该理论的一种有效落地场景。

理论与实践两者往往呈现螺旋上升促进的态势。正如瑞 - 达里奥在其《原则》一书中提及螺旋模型。如下图所示:

同时,“迭代质量预警机制” 其自身也具备 “可迭代性”。可以通过 5 步法持续改进研发工程质量,后文将通过展开其计算逻辑详细说明。此处先介绍 “迭代质量预警机制” 的应用原理。如下图所示:

在每一个目标周期内,通过步骤 1 至步骤 5 的不断循环以改善工程质量的目的。接下来,将详细介绍 “迭代质量预警机制”。

“迭代质量预警机制” 是依据历史迭代过程质量与结果质量数据为基础,通过公式测算关键阶段的风险等级;并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以引起关注,期望制定相应的风险降级措施规避风险发布。其中:

功能简介

“迭代质量预警机制” 将研发交付过程分为准入、过程、准出以及线上四个阶段,并用相应风险等级预警准入质量、过程质量、准出质量以及线上质量。如下图所示:

功能上有如下特征:

关联指标

四个阶段分别选取相应关联的指标,下文按不同阶段逐步展开并做说明。

阶段 1:准入阶段,关注准入质量。质量度量之 “三级指标体系” 中明确:在通常情况下,设置合理的准入标准(质量门禁)有利于提前终止不达标制品的流转,保障流程的顺畅性,减少不必要的规模化投入。阶段指标有:

阶段 2:测试执行阶段,关注过程修复响应及时性以及修复质量。阶段指标有:

阶段 3:准出阶段,关注准出质量。缺陷引入率是最直接描述软件内建质量的指标。从需求、开发(人均)、工时(开发)3 个层面反映迭代的缺陷密度。常规观测是需求维度的缺陷引入率,而需求受颗粒度大小影响;从而进一步引入开发人均缺陷的观测;同时,引入开发工时缺陷引入率作为其参考指标。因此,阶段指标有:

阶段 4:生产运营阶段,关注线上质量。以达到校准风险预警功能和必要的风险规避措施的作用,形成闭环反馈系统。阶段结果指标有:

风险测算逻辑

基于近 N 个迭代的关键指标数据,通过公式测算其波动大小及变化趋势,得出红、黄、绿的亮灯提示,以帮助测试同学快速识别风险等级,并促成应有的关注与风险规避措施。其中:

风险提示逻辑

接上图,进一步说明风险提示逻辑:

说明:计算结果为理论计算反映,需要测试同学结合 “内部反馈” 对指标进行定性描述与说明,类似医生基于实验室报告,并结合实际线下 case 共同诊断病灶。

一线典型场景

依据前 3 个阶段以及每个阶段 3 种风险级别,可通过笛卡尔积产出 27 种理论场景。下文选取一些典型场景说明该功能如何应用。

场景描述:弱质量门禁(交易)(理论场景 #12)
特征:冒烟通过率环比下降,内建质量质量明显下降;冒烟采样未反应较客观版本质量,需求、开发缺陷引入率超出波动上限。

场景描述:内建质量不佳,测试兜底压力大,产生线上概率遗漏(理论场景 #27)
特征:延期提测,提测质量下降;缺陷修复不及时;缺陷引入率高;线上问题(生产故障)数不收敛。

场景描述:个别需求质量不佳,内建质量整体较好(理论场景 #13)
特征:个别需求冒烟不通过,过程修复较慢,整体质量较好。

文末总结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完善理论。理论与实践两者呈现螺旋上升促进的关系。

“迭代质量预警机制” 是依据历史迭代过程质量与结果质量数据为基础,通过公式测算关键阶段的风险等级;并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以引起关注,期望制定相应的风险降级措施规避风险发布。

在每一个目标周期内,循环步骤 1 至步骤 5(目标、问题、诊断、方案、践行),不断循环以改善工程质量的目的。


↙↙↙阅读原文可查看相关链接,并与作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