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最近在工作中遇到一些瓶颈和困扰,然后在久违的云笔记里发现了两年前在前公司时写的这篇笔记,感觉对打开思路有点帮助。分享给大家一起思考。
前言
上次(2019 年)参加广州测试沙龙分享后最大的感触,就是大团队做的事情和我们小团队的很不一样,今天就来总结一下我们小团队的质量管理破局之路吧。
团队简介
人员对比:
我们团队的开发、测试人员比例:
- 开发团队:7-20 人; 测试小组:1-3 人
- 最高比例:1 vs 10 ; 最低比例:3 vs 20
工作职责
1. 产品功能范围:
- 服务端:包括接口服务、管理后台、数据接收及处理服务等
- SDK 客户端:包括 android、ios、h5 等
- 大数据服务:包括数据统计和报表展现等
- 平台前端:包括 PC 端、手机端等
- 质量管理:
-- 产品迭代开发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 需求收集和问题反馈跟进
-- 线上数据对比监控
- 测试执行:
-- 常规的测试用例设计、测试执行等
-- 部分服务的性能测试执行等
- 其他:
-- 业务、技术文档维护管理
-- 客户对接支持及问题跟进
工作中的难点
- 产品各模块间关联性强,所以前期经常出现一个小修改影响到下游业务。
- 产品初期为堆功能、赶进度,忽略了需求、设计等流程管理,偶尔出现流程出错导致的故障。
- 产品功能不断堆积,回归测试的维护难度增大。每次上线都没有充分的测试保障。
如何解决难点
1.质量管理流程规范化
针对研发管理流程混乱的问题,与领导充分沟通后,整理发布了以下流程:
开发代码管理规范。要求开发团队将代码划分为开发库、测试库、上线库上个版本,提测的功能在完成自测后提测到测试库,测试人员测试通过后,合并到上线库进行回归测试,最后完成上线。有效减少了由于代码管理混乱,导致将未经测试的功能误发布到线上的问题。
质量管理流程。补充了需求评审、设计评审等流程,有效提高了需求开发的完成度和匹配度,减少需求返工的情况;同时也提高了设计的可靠性和扩展性。
团队分工规范化。所有需求统一由产品人员作为入口,测试人员作为最后的出口,杜绝开发人员跳过产品直接接受需求、跳过测试直接上线的情况。
2.引入自动化测试工具
- 分别引入 UI 和接口自动化测试框架,以自动化测试用例替代部分手工测试用例,用例模板化更高
- 以自动化替代回归测试工作中大部分的手动回归执行,有效提高回归测试的执行效率和可靠性。
- 自动化测试于 jenkins 集成,并加入 allure 等报表工具,测试结果更直观。
- 引入云测平台,协助完成 android、ios 端的兼容性测试。
- 针对业务性强的数据分析模块,设计、开发对应的造数平台,实现数据自动生成和提交。
以上自动化工具的引入,逐步替代了 80% 以上的手动回归测试,充分释放人力,使测试人员可以专注于新功能的测试。
↙↙↙阅读原文可查看相关链接,并与作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