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0 小时定律的走红,跟畅销书作家马尔科姆 · 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有很大的关系。2008 年他在《异类》这本书里介绍了安德斯·艾利克森(Anders Ericsson)教授的研究成果,并提炼出了这个定律,要想成功就必须要有 10000 小时的投入。

《刻意练习》也通过科学实验得出此结论,涉及最终音乐领域的小提琴手,体育领域的棒球手以及国际象棋大师等。

10000 小时定律意味着什么?

  1. 成为专家需要 10 年

单纯说 10000 小时,我们可能没有一个直观的概念。即:平均一天投入 3 小时,一年投入 365 天,那么 10 年算下来就是 10950 小时。所以,10000 小时定律意味着,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花费 10 年时间。

  1. 5000 + 5000 不等于 10000

10000 小时定律所说的 “成功” 或者 “成为专家”,是指在某一个领域,而不是所有领域一通百通。所以专业聚焦对于 10000 小时定律的落地非常关键,如果你从 A 领域转行到 B 领域,而它们的差异又比较大的话,那么你分别在这两个领域投入的时间是不能累加的,相当于以前在 A 领域的积累被浪费掉了。换句话说,分别在两个不同的领域投入了 5000 个小时的人才,在专业度上比不过专注在某一个领域投入了 10000 个小时的专家。所以,分清楚同一个领域和不同的领域是很重要的。

  1. 互联网行业的领域划分

具体说到互联网行业的话,
一级领域有产品、运营、技术、项目经理和市场等;
技术下面的二级领域有开发、测试和运维等;
开发下面的三级领域有前端、客户端和服务端等;
客户端下面的四级领域主要是 iOS 和 Android。

一级领域的技术和运营属于两个不同的领域,应该是没有争议的;二级领域的开发和测试属于两个不同的领域,应该也是普遍共识。但是,像前端和客户端、iOS 和 Android 这种,它们是分别属于两个领域,还是属于同一个领域不同的技能呢?人们可能会有不同的意见,比如最近几年流行的 “全栈开发” 就提倡前端、客户端和服务端的开发都要掌握。

那么,我们的 10000 小时到底是投入到哪个级别上才最有效果呢?是四级领域 iOS,还是要在三级领域客户端,又或者是二级领域开发呢?建议在三级领域这个级别进行投入。因为判断是不是同一个领域的方法,就是看面对的问题和采取的思维方式是否类似,至于工具本身,并不是区分的标准。

以客户端领域为例,无论是 iOS 开发还是 Android 开发,面对的问题都是如何在移动设备上做好和用户的交互,都需要考虑用户交互、App 性能优化和 App 生命周期管理等。从这个角度来说,客户端和前端其实也可以算同一个领域,因为前端面对的问题和采取的思维方式和客户端其实是类似的。这也是现在很多团队提倡的 “大前端” 概念的原因,毕竟两者关注的都是 “用户体验和交互” 这个领域。

但是,服务端就很难和客户端归为同一个领域,因为这两个领域面对的问题和采取的思维方式都是截然不同的。客户端关注的是用户体验和交互,服务端关注的数据处理和系统架构。这就和跑步很像,短跑名将博尔特可以参加 100 米、200 米和 4*100 米的短跑比赛,但是他不会参加 5000 米或 10000 米的长跑比赛。在互联网行业发展,明确领域的边界非常关键。因为这将影响你的发展路线,是在某个领域投入 10000 个小时的专家,还是在好几个领域分别投入几千小时的多面手。虽然多面手可能在某些特定场景下也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但如果你想在大公司按照职级体系正常发展的话,专注某一个领域往往会更有优势。

积少成多、聚沙成塔,每天凑足 3 小时

下面,我们来就看看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可以挤出时间来学习。

关键还是意志力,这些方法对你原来的工作和生活影响很小,但只要长期坚持,积累的时间规模和个人的成长速度都是非常可观的。稍微克服一下人性的弱点,少打一局游戏、少刷一集剧就是一个好的开始与坚持。

结合三段法实施你的 “牛逼” 计划

有了时间,后面就是稳扎稳打,通过三段法循环递进,走上成为领域专家的康庄大道。

第一段:分解 “等级”

第一段分解,是在当前状态和最终的目标状态之间,分解出中间的等级。10 年成为大牛这个目标虽然比较长远比较宏大,但并不意味着在成为大牛之前,我们一直停留在菜鸟阶段原地踏步。在菜鸟和大牛之间,其实有几个关键的里程碑,这些里程碑就是中间的等级。

大部分的专业领域都有比较正式的等级划分标准,例如钢琴专业从 1 级到 10 级,跆拳道从白带到黑带。对于互联网的领域来说,虽然没有通用的专业等级标准,但不同的公司都会有类似的职级体系,你可以直接以公司的职级体系来划分中间等级。以跨越式职级为例,从 P5 到 P9,你经历的等级包括以下这些:

我们可以看到,虽然说至少 10 年才可能成为 P9 这个级别的大牛,但是你 3 年就可以达到 P6,5 年就可能达到 P7,8 年就可能达到 P8,在这个过程中,你一直在成长和提升,早就不是当初的菜鸟了。如果对你来说,不是非得赚它一个亿才算小目标,那么你已经可以活得比较滋润了。

第二段:分解 “技能”

虽然朝下一个等级努力的时间是 2~3 年,跟 10 年比起来已经缩短了不少,但是这个时间还是比较长的。为了更好地利用这 2~3 年时间,我们需要进一步分解。第二段分解的目标就不是等级了,而是技能,也就是为了达到下一个等级的要求,你需要针对哪些技能做专项提升。如果你所在的公司已经有成熟的职级体系,依据能力模型,整理出当前级别和下一级别的能力要求矩阵,这样就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具体的能力差距项有哪些了。如果你所在的公司目前没有成熟的职级体系,或者你准备跳槽到某个心仪的公司,你也可以采取一个取巧的方式来明确能力项差别,这就是直接查看公司的招聘要求。

第三段:分解 “行动”

第二段分解之后,我们得到了 6 个月左右的技能提升目标,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通过第三段分解,将技能提升目标分解为具体要做的事情,然后按照计划执行。

比如说你的二段目标是 “提升 Linux 水平”。那么,怎样才能提升呢?你可以上网搜索(知乎是个好地方),也可以去问有经验的朋友,把二段目标细化为 1~2 个月的三段目标。

确定了 “提升 Linux 水平” 这个目标,然后通过上网查、找别人问等方法,最终将这个目标分解为 4 个行动:

  1. 1.5 个月:通读《UNIX 环境高级编程》
  2. 1.5 个月:通读《Linux 系统编程》
  3. 2 个月:通读《UNIX 网络编程 卷 1》
  4. 1 个月:Linux 常用命令实战,包括 tcpdump、ps 和 top 等把 6 个月的技能提升目标进一步分解成 1~2 个月的具体行动目标之后,实施起来就简单多了。

当然,在具体落地的时候,你还需要进一步分解到周,比如下周看完某本书的哪几个章节。但是在做计划的时候,建议先分解到月就可以了,因为一开始就直接分解到周还是比较耗费时间的,而且如果出现计划之外的事情,调整计划本身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成本也比较高。

此时此刻就是最早的起点

还有 1 天,大家即将开启悠长假期,当然有不少同学已经踏上心之归途。春节假期之中,不妨尝试以上获取时间的方法以及学习方法,给节后的 2021 年一个充实的新年计划。

此外,老 J 给大家推荐一些阅读书单,期望能对各位成为专家的牛逼之路有所帮助。分为认知、管理各推荐三本供选择,考虑到春节期间走亲访友,朋友小聚时间有限,选择一到三本阅读较为合适。技术类过于沉重,不适宜在假期阅读,暂不推荐。

认知类

管理类

最后,欢迎给老 J 留言互动,一起聊认知、话技术、道管理、说职场,实践与时间做朋友的能力。

本文参考:
《异类》

《刻意练习》

《大厂晋升指南》

-END-

👉 阅读原文


↙↙↙阅读原文可查看相关链接,并与作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