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下班空闲的一会时间回顾了一下 12.19 日参加的杭州第六届测试沙龙的收获,四个议题,收获多多,大概整理了一下,明确一下一些内容的方向。

具体的 PPT 不知道官方允不允许放出来,就先不抛了,后面有回应的再加上分享的 PPTimage

1.《云设计工具前端性能测试建设及实践》

流程

2.《手淘 AIOps 实战 - 消息全链路智能监控》

3.《质量 - 监控体系建设》

4.《质量效能改进三板斧》

之前我在选择和练手如上的这些框架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减少使用者的代码量,尽量可以在 SQL,Excel,Yaml 等格式的文档中直接编写用例,为了实现这个效果,尽可能的做出异常判断,但是,远远没有 JMeter 做的完善。

JMeter 是可以实现零代码实现接口自动化,有自定义需求的时候也可以通过 jar 包来实现扩展,那么,自己写自动化脚本的意义在哪?

在看到如下的对比过程中,突然意识到一个事情:
选型

测试是一个技术岗位,日常工作中不应该去减少代码量,甚至应该去增加代码量,只有这样,才能逐渐理解开发所实现的逻辑,也可以摆脱测试只是点点点的岗位,进一步还可以实现 codereview 的目标,摆脱鄙视链末端。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之前的自动化方向一直就是错的。

那么自动化的意义在哪?提效,尽可能的提高测试同学来编写自动化脚本的质量与速度,提供排查手段,发现错误迅速定位,提高排查问题的能力(自己踩的坑还要自己填),附带珍藏的自动化测试架构图!
image
image

竟然是通过 flask+swagger 的方式来解决,swagger 的 UI 是修改过的,这样才贴合自身的业务,甚至于 swagger 的原始数据也应该是做了修改。但是,这么一种解决方案,极大的降低了测试不用又搞前端,又搞后端的形式,再膜拜一遍,这种方式是真的巧,有空的时候试着实现一下。
image


↙↙↙阅读原文可查看相关链接,并与作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