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两年互联网测试大会议题看,传统测试的内容已经很少了,整体趋势如下:
这意味着传统测试进入了新时代,接下来我们看看各方面发生的变化。
各大公司的测试开发比从 1:3 -> 1:4 -> 1:5,甚至趋近于当年 Google 的 1:10。
而 Google 已经进入了 1:20 的新低。最近刚跟 Google 的朋友了解,1:20 只是平均值,有些部门更低。比如美国的 Cloud 部门,大概 1:50;而中国的广告部门,则没有测试,由研发自测保障质量。
传统的手工测试逐步转向由外包完成,越来越多的测开转向工具平台开发,做质量赋能的事情。这对 QA 的技术要求更高,所以市场上测开需求量大、但是却招不到合适的人情况非常常见。
根据公司战略、业务特点、产品所处的不同生命周期,三个方向的侧重会有所不同。
所以我们接到一个新需求时,首先要了解需求背景,确定本次发版目标;然后制定相应的质量保障策略,以最小的资源投入,达到最好的效果。
第一阶段:依赖流程的手工测试阶段
传统测试通常强调完善的流程规范,以黑盒方式完成测试任务。
第二阶段:基于平台的灰盒测试阶段
通过自动化测试、工具平台开发,有效提升产品质量及效率。目前大部分公司的测试技术处于该阶段。
第三阶段:基于计算的实时质量阶段
随着 DevOps 的推行,发布效率不断提升。当达到每日发布能力以后,留给测试的时间就只有以小时计了,该如何突破这个瓶颈呢?
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线下显然很难保证充分测试,必须考虑线上质量实时防护。通过实时数据计算,将线上操作变更、机器、链路、流量、用户行为等因素结合起来,实现线上问题精准定位及自动恢复。
前面说到,目前传统的手工测试逐步转向由外包完成,越来越多的测开转向工具平台开发。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重复劳动将被人工智能取代,高阶人工智能甚至可以开发低阶的工具平台,这时 QA 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呢?
去年老板让我们读 paper,先搜了一晚上测试领域的论文,很尴尬,一篇拿得出手的都没有;又搜了一晚上深度学习领域的论文,也很尴尬,多到不知道看哪篇好,最后不得不请教了一位深度学习专家。我们先来看看深度学习的不同阶段:
当时没有仔细思考,为什么 QA 领域的论文这么少?最近开始思考 QA 的价值和发展趋势,我觉得 QA 领域也需要自己的学术界和方法论。
拿深度学习作类比,理想的 QA 生态发展过程:
当新模型得到广泛应用时,就意味着测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随着产品种类、用户量、公司规模不断增长,如何更低成本、更高效、自动化、通用化地保证产品兼容性、稳定性、用户体验等属性,是每个公司都会面临的问题。
QA 通常具备产品思维、技术、管理、协作等综合能力,可以更好地抽象出方法论,在体系化建设及推动落地上发挥很大的作用。
我想这就是 QA 的核心竞争力和价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