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 1 月 20 日,有消息称拼多多被曝出现重大 Bug,用户可领 100 元无门槛券。网友称“有大批用户开始‘薅羊毛’,一晚上200多亿都是话费充值”。拼多多已将相关优惠券全部下架。另,脉脉上有疑似信息,称该负责部门年终奖被取消。
- 如何看待「拼多多被恶意薅羊毛 200 亿」事件?
- 这么重大的 Bug,测试负责人会被开嘛?谁应该对这类事情负责?
- 这种情况暴露出来哪些问题?你是测试负责人会怎么做?
- 如何改进测试和质量流程?
- 有哪些建议和办法?
首先,我就想知道,这么大的锅,最后是谁来背呢?测试能跑的开吗?🍉🍉🍉
觉得应该是炒作,有没有内部人说下
我是测试负责人我就辞职了,辞职之前把运维的负责人称呼为傻逼,当场diss一下再走
你们去看看有赞团队那篇关于防资损的文章就明白了
构筑防线是一道一道的,需求(&评审/确认)、设计(&评审/确认)、编码(&review)、测试(&评审/确认)、测试监控、上线评估、线上监控,线上监控是运营方最无奈但最可信赖的手段,但是显然并夕夕没做啊……测试测不出来可能是能力问题,但是运维不监控那就是态度问题了,你们觉得惩罚应该惩罚不好的态度还是不好的能力?
让测试圈的同学高潮了一把
第一,无门槛优惠卷上线是运营的锅。
第二,是风控的锅,优惠卷使用超过一定限额为什么不报异常。
第三,产品的锅,为什么要设计这种可以购买虚拟物品的无门槛大额优惠卷。
第四,测试稍微背一点吧,这种场景为什么不测试?
说白了,还是没经验啊,哪家不都是几百万以上的损失买的教训。
这锅不是风控团队的吗?
这波营销很成功,感觉错过了几十万,最终是下载了并夕夕。。。
这波营销6,我这个卸载并夕夕的都想重新安装了
不杀一个测试祭天?
都是测试背锅,这谁扛得住呀
这个锅测试不背,券的使用规则,使用场景,逻辑都是设计好的,评审过的,同样一把刀,你用来杀鸡还是杀人,是使用者的事,测试只保证它的功能,逻辑是正确的,100的无门槛券就是100,你不能当1000花,也不能买规定以外的商品。至于为什么发到生产环境去了,运营运维难辞其咎,测试我认为一毛钱关系都没有,根本两码事
当年经历过类似的事情,记忆尤新,敬畏线上,敬畏资损

说的不错。应该是infoq转载的时候说了200亿吧,以前京东也出过类似的bug。被刷了上千万。用一千万换一个如此大的推广,其实还是很划算的。
整个事情其实跟测试也没啥关系,只是告诉我们能出bug的不只是研发,还有运营。这类东西只能靠监控。所以测试右移是qa未来的一个重要方向。
我就没搞懂,这个优惠卷竟然可以重复领取么?就没想过被撸羊毛?如果产品设计如此,这个产品给我做如何?

反复换手机注册来领取的,这个还真没啥特别好的办法来防止~
难道注册的时候还要根据手机mac地址限制他注册数量?这样不好吧。。。
我也质疑,一般发券的活动都有dailycap。并夕夕的这波广告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