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团队/自动化介绍
个人工作到 2018 年入行测试将近 9 年,到目前为止带过 3 个团队,换过 3 家公司,包括目前在的这家,有 7 年左右的团队管理经验,团队也不是很多 20-30 人左右,在二线某家公司工作,团队掌握技能杂,主要还是业务测试,要说测试开发有多少,不能说没有,应该算是我直接带开发小组,有 2 个人左右吧。在这 18 年,我首先得感谢大领导的支持,因为我两的关系 (三不管,信任),你有想法就搞,支持创新,也这样,让我很多时间去沉淀,去学习一些新知识,但这边指的不是编程技术,而是自动化框架等知识,对于编程技术也是懂一点,因为一开始也是自己搭框架写自动化脚本,然后再进行总结,然后设计产品,让开发进行重构,设计变成符合目前测试要用的工具,整体每款产品都是测试懂了,知道原理,然后让开发进行开发,经过 1 年的折腾,围绕安卓 app 的测试形成一个自动化测试生态,有自动化测试平台,设备共享,自动化测试工具,专项测试工具,性能收集平台,自动化持续构建编译自动化测试部署框架。整体架构都好了,也很多工具都投入使用了。但这个过程我获得的经验是:工具要围绕业务来做,工具才会越来越完善,工具培训推广落地是很有挑战性工作,再这过程也要让大家知道自动化含义,这是保障质量和提高测试效率的一种方法,而不是替代人工的方法,也不能把自动化当作一个可以快速发现很多 Bug 的方法。这个可能有人会反驳没法产出很多 Bug 是因为覆盖率底,设计方案不够完善,使用场景用于回归测试才会这样,好吧,我不反对也不反驳,重点在于工具要如何落地于你的测试场景,如用户一反馈某个操作出现什么问题,你可以快速反应过来,手工验证后回复,并快速形成脚本提交自动化测试平台快速进行多台兼容性测试,并返回结果。如果能形成这种意识,那你的团队自动化渗透率就很高了。所以整体 18 年下半年都在纠结碰壁,让自动化落地,并且有内容,有数据展示给大家看,经过半年部分也是很有成效,如比较简单项目,遍历覆盖率达 95% 配上自动华功能脚本,基本不用常规,可以每个版本省个 5 个工作日左右;这些讲的是自动化一些工作情况。
对自动化和敏捷模式看法
接下来在说下,测试是不是要一定往自动化,编程这些发展,我想说学习或者往这种确实有做这种公司去没事,但现实有多少公司会真正的舍得投入,所以有时眼光别看的太远,还是的综合下目前你的公司以及你的在这个省市的整体水平,测试就是一个需要多技能,又不是需要深的岗位(专人专岗排除再外),重点在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能力就是要靠你平时的知识累计,学习,然后等待以及尽量在你业务上使用,尽管你没有使用,你会有一个方向,而不是遇到后不懂不知道,这才是目前测试最尴尬的,不要盲目追崇自动化,要靠近你自己和公司业务才是正道;对于测试现在都要求编程,不知道进入公司后,能让你编程自动化有多少~对于测试管理,也不要一直从事业务管理,应该多学习一些其他知识,不用编程,但你需要长远眼光,来知道你的团队需要什么,有测试眼光及思路,产品就会出来,如果你缺少这些,再给你多少个开发来做,你做的自动化产品估计很多坑,失败的概率很高。现在很推崇的敏捷开发模式,是很适合创业型,但这样的模式就是一不小心就是处于失败的小型的瀑布模式,最后坑得测试都离职了~这个模式要求辅助工具自动化要求还是很高的,对于我个人,参加一些培训以及一些活动得感知,敏捷开发模式一个团队,共同承担,共同技能交互,没有相对界限,保持同样步骤开发测试,但这样需要信任感很高的团队,一不小心就会乱,但这种模式如果能走下来,是对测试和团队一次不一样跨越。这些模式最终得取决还是在于你的公司跟团队。
19 年牢骚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发个牢骚,我们不是很专业,只能再保证项目基础上,向一流公司学习,进行改造符合合适我们团队的工具,不盲目追随,但自我驱动学习能力要持续保持。未来的 19 年,还是要目前的工具继续完善,然后调研下接口自动化,看能否再保持业务时间周期,推广接口。我们现在做的是大部分是 UI 层,业务有人会问,金字塔原理不懂?我想说,懂,明白,但业务驱动你的选择,一步一步来,优先解决测试团队遇到的~未来还是得多跟一流的团队多交流,因为我很多的想法的实现都是参考这些模型做出来的~发了那么多牢骚,前天看了个帖子,四五年职位都没晋升,是不是要凉了,我想说,我也四五年职位没挪动了,虽然是团队的 leader,我刚开始也有这个疑问。后面我觉得这些不是事,能趁着你拥有这些资源的条件下,合理利用资源来实现通过你知识累计,经验,想法,做出产品给相应的测试人员使用,我觉得这就是你的财富,也是你以后别人所没有竞争力~
最后希望大家能遇到一个好团队,好 leader,这样你的发展跟能力都会更上一层楼~就不用怕互联网寒冬了~
能看完这些,耐心很足,是一个好测试,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