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扯点儿淡

我现在正在机场的休息室,女王大人不愧是搞手机测试的,当初订票的时候手速感人,刷刷刷的几下子搞定了。然后由于手速过快结果无意中给我订了个 VIP 休息室。然后我就这样十分败家的在这里喝着咖啡翘着二郎腿的码字。这一次十分匆忙, 老妈前两天有事走了,又变成了女王大人一个人在家看孩子。 于是我演讲结束以后也就顾不上跟他们寒暄就跑了。好多内容没听到,好多人没来得及认识, 挺可惜的。这一次来还让我这个毕业 7 年的老鸟又体会了一把校园风。 一下子感慨颇多,十分怀念学生时代。 还没进校门就被学生志愿者热情的拉住募捐, 运动场上学生会的人正在彩排运动会旁边篮球场足球场也都没空着。 看着一张张年少青葱的脸,感受着他们蓬勃的朝气。然后我再看看我这张老脸。。。。咳咳~~我都不好意思跟他们站在一块了, 昨天一晚上都在感慨时光匆匆。

测试大赛

这次来去匆匆,只看到了一小部分。 而且还有幸看到了网络安全学院举办的攻防大赛的视频回放,不得不说后生可畏,现在这帮孩子,可是比我当初强多了。光是这个攻防大赛的系统,做的就是相当酷炫了。软件测试大赛里大家也是各种 show,作为学生来说水平不错的,老夫当初要是有这水平,实习的时候也不至于在外包混了~~ 咳咳~~。 报告会的时候也听了一些工业界和学术界的演讲。 感慨也颇多, 学术界的同僚们现在果然在研究人工智能在软件测试中的作用, 我听的几个报告中大多都是跟机器学习有关的。希望真的能早日达到能在项目中使用的水平。 另外还有一个方向是代码扫描,自动生成 case 方向的, 不论是 pinpoint 还是哈工大的老师都是在研究这个方向。感觉这俩方向在学术界是真的很火啊。可惜明天的演讲听不到了。

关于对测试人员的感受

昨天晚上临睡前看了社区的一个匿名帖子:https://testerhome.com/topics/10583#reply15 大体的意思就是为啥要搞什么软件测试大赛,有开发不做干嘛全学生搞测试去。然后下面有不少的争论。 其实都有一定道理,楼主的想法我能理解,现在不论是从就业人数,受重视程度,发展空间,薪资还是技术水平上。开发这个职位都是毫无争议的占据领先地位。这个无论是运维,测试,产品,设计等职位都比不上的。只是其实这种比较没什么意义了,行业鄙视链哪都有,不能因为现在开发强势就让所有人都跑去搞开发吧,毕竟这不现实,就像创业的基本鄙视所有拿死工资的一样,那程序员们不能都跑去搞创业吧~~。而且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选择和际遇,有开发干的棒的,也有测试做的好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搞这样一个软件测试大赛起码是好的,在以前谁能想到测试还能搞出个比赛来。 以前连软件测试这专业都没有, 现在不仅有专业了,还举办比赛,颁奖晚会的时候有 9 个学校的副校长和一些厅长(好像是听错了,没听清)亲临,足见现在测试行业比以前是强多了,起码是比以前受重视的,这是一个好事。 就像 10 年前的时候哪有什么自动化测试,但现在不会写代码找工作都难。所以我们是在进步的, 这就可以了。有些时候我觉得可以不用那么悲观,起码看看现在这些没毕业的学生们不必我们当初强么,没准哪天咱们这一行就人人都是 coder 了。咱们还不成熟,但是到了咱们后辈各领风骚的时候是什么样,谁又说的准呢。

关于发展

虽然那篇帖子里争论的东西很多,但肯定大家有一个观点是一致的,那就做测试代码也得写的好。就算是现在有人咨询我要不要去学软件测试的时候我也是直接跟他说你先把代码写明白了再说。做开发好还是做测试好,首先你得有两个都能做的本事, 代码写不溜你就只能做测试,还是底层测试,你没资格选择。 而且现在做测试做到一定程度你会发现你要花越来越多的时间写代码,甚至不仅仅写代码,还得搞运维的东西,搞一堆乱七八糟的以前你根本觉得不应该是你干的事情。其实这也正常,大家看看现在运维们都在各种写代码,搞 CI,CD,搞测试了,开发们也都在搞测试,搞流程,搞协同软件等等。devops 这么流行的今天,你不搞这些还真没脸说自己是资深测试开发人员了。我现在越来越觉得搞什么思想,主义,流程都太过了。 越是强调敏捷强调什么什么概念的反而都做不好。 想的太多,做的太少。 说一千道一万的都不如写个工具出来来的有用。 搞那么多的流程啊,思想的都执行不下去,为啥呢?人都是有惰性的,你不搞出一个特好用的工具自动化的保证这些流程和思想,谁有那个闲心严格的按流程走。为啥小公司不能像大公司那样搞那么严格的流程? 因为保证这些流程正常运行的成本太高了。小公司玩不起。所以现在做测试开发,不仅要搞测试,还要搞开发,还要搞运维。 一套体系全打通了,也就差不多像点样子了。 恩,这是我个人的理解。所以除了测试我还搞 docker,搞 k8s,搞 angular,搞 flask。这大半年里这些项目工程化软件没少干。主要精力都放这里了。

结尾

额,不唠叨了,要登机了, 祝大家事业兴隆吧~~


↙↙↙阅读原文可查看相关链接,并与作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