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鼎叔的第九十篇原创文章。行业大牛和刚毕业的小白,都可以进来聊聊。
欢迎关注本公众号《敏捷测试转型》,星标收藏,大量原创思考文章陆续推出。

前文说过,度量需求的数量和时间比较容易,度量需求大小(颗粒度)要麻烦些,那么,度量需求的价值呢?

outcome 比 output 重要,价值比需求规格重要

我们最终给用户交付的是具体的价值,而不是平台统计的需求个数。如何保障我们以价值交付为中心?

度量需求价值的方法很简单,但要落地不容易,来自产品团队的阻力可能会很大,需要高级管理者的支持。

产品团队对需求价值度量可能会敏感,就好像开发对于用有效代码量或缺陷数量度量自己的成果,也很敏感。我们务必树立一个共识:交付需求的价值评估,不会用于衡量产品经理的绩效,仅仅用于集体协作和自我改进

“价值” 这个词本身就是手提箱词汇(suitcase),你可以从任意一个角度去定义价值,这反而导致团队从实践的第一步就开始纠结。选错了定义的维度,会不会导致很难看到进步,会不会带来虚荣业绩?

其实这个不重要,只要产品经理给出一个锚定价值的任何指标,需求价值提升活动就成功了一半

度量需求交付的价值,两步法:

第一步,产品负责人要在需求讨论阶段定义价值指标,而且指标足够简单透明,比如:

本需求是满足用户的紧急需求,度量指标就是用户通过 UAT 验收。
本需求是提高用户在某个场景的满意度,度量指标就是用户对该场景的反馈满意度上升了多少个点。注意:老板也是需求的一类用户。
本需求期望用户在本场景的渗透率提升,度量指标就是渗透率从 XX% 提升到 XX%。
本需求期望通过新特性达到拉新效果,度量指标就是通过新特性入口,上线 1 个月吸引新用户注册数 XXX 人。
本需求期望提高老用户活跃度,度量指标就是埋点场景的用户使用次数提高 XX%,UV 提高 XX%。
不同的干系人从不同的收益角度会有自己的指标看法:

不同产品发展的阶段,会有不同的侧重指标;

有的指标看重短期效果,有的指标看重长期价值;

有的指标体现了用户场景的普适性,有的指标体现了需求的长期稳定性,还有的指标体现了产品战略的一致性。

最终还是应由产品负责人确定哪个是关键指标。产品负责人有权决定指标多少是符合预期,且每个需求的指标都可以不同,不鼓励拿通用指标管所有需求。

只要有这个指标就很好,其他角色不用质疑指标是否合理。

第二步,成功的另外一半,来自需求上线后的集体复盘。成功上线一定时间后,在团队复盘会上,对需求是否达成价值目标的数据进行快速确认,如果没有达成目标,产品人员进行原因分析并记录教训。

我们系统从组织层面会度量这几个关键数据:

多少需求在开发前设定了价值指标?

多少需求上线后进行了价值是否达成的复盘?

多少需求达成了价值目标?没达成目标的需求,是否留下分析记录?

从大型组织层面,只要有这几个指标能跑起来,就会走向胜利,不用关心不同小组的产品目标是否有进取心。团队自己会养成闭环改进的舒适习惯。


PS:还有一个万能的价值交付度量指标,用户 NPS。 不过为了精确度量本需求带来的价值,团队可能需要在功能生效时马上让用户填写本场景的 NPS,但这门槛也挺高呀

产品经理很排斥度量需求价值的两个理由,很有意思,我们剖析一下:

一 以前我说清楚需求规格,你就吭哧吭哧去实现了,大家精诚团结多好。现在你还要质疑我的需求,还要秋后算得失,狗子你是不是不爱我了?

二 产品需求就是要各种尝试啊,不试我们怎么知道用户喜不喜欢呢?不多试试我们怎么达成考核目标呢?谁能保证预估的价值一定能达到?

回归精益需求的本质,小步快跑探索试错是对的,但是跑之前不定目标,跑之后不复盘,就没有办法有效提升交付水平。

需求的技术实现和验证,耗费总成本远大于需求规格制定成本,用精准的价值描述有利于让整个团队理解用户和商业,让技术任务更有目标导向。

其他相关知识:KANO 指标模型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kzMzI3NDYzNw==&mid=2247483743&idx=1&sn=4be996e57b0496c76720ab6fe1c7db96&chksm=c24fb43df5383d2b76201b99ba5f5429277f6427ab6de4bc0c2e40db03b3b3436c46b48802a3&scene=21#wechat_redirect
。聊聊精益需求的产生过程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kzMzI3NDYzNw==&mid=2247484381&idx=1&sn=ce816930d994d70721a86f3b14299f00&chksm=c24fb6bff5383fa9a38ddeeb4ad81015bcebc9ee935f7f5528be934794983b3407c9a5819898&scene=21#wechat_redirect


↙↙↙阅读原文可查看相关链接,并与作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