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其实日子并不好过,但是因为前两年被裁员过两回,所以也就无所谓了,积累点东西,做点事情其他其实没有任何太多想法,不管是测试管理也好,测试开发也好,业务测试也好,自己基本都做,名义上是管理者,但是基本上都参与不少,先从测试平台这块开始总结吧。
这篇先总结一下主要做的目的和想法,以及实际用到的工具和代码积累. 如果用自己的土话说就是:
已经有自动化测试框架了,为什么还需要做所为的测试平台?其实叫平台还是叫其他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解决什么问题?
一个所为的平台比较和自动化测试框架或者自动化测试脚本最大的好处,个人认为是:
在现实中常见的场景是:
综合以上,测试平台也好,测试辅助系统也好,主要是提供:
所以测试平台/系统的要点帮助共享,提高协作,否则没有必要一个平台,都是一个人做,不需要什么平台.
提供这些主要其实是能够提高个人工作效率.比如以前有人做过的,如果有积累就不需要重新重头从零开始做,能复用一些就复用一些.
因此都是从实际需求出发,一点点积累,改进,好用的东西是磨出来的. 同时平台和个人工程师是一个合作关系,平台是为了提高工程师效率的,而不是去阻止工程师日常行为,个人怎么做一定是灵活的,平台是辅助功能消除一些日常繁琐重复的事情.
那么从这些出发,个人一年的实践中主要是将下面内容放到测试管理系统中:
从一个端到端的场景来说,就是测试人员配备了工具箱 (类似各种 IDE 插件),可以直接本地直接使用 (可以在本地写代码处理特殊场景),完成任务之后可以快速告诉平台 (测试报告/测试结果),而需求其他人帮助的时候,通过平台 (控制中心) 获取已存在的工具支持
做一个能用的一个平台,个人认为成本是不高的,这个平台包括前后端,包括一些报表工具,直接使用现有个低代码 (low-code) 工具,会让你非常快速的验证想法. 以自己实践的例子来说:
当然 low-code 的工具非常多,但是以上三个是自己实操用的最多的,也是觉得比较好用的.
至于开发语言,JAVA/PYTHON/Typescript/Go,都可以,现在语言层面其实个人认为已经都越来越统一,用我的观点话,基本语法不说之后,思想都是通的,核心几个点:
当然如果你需要做交互很好的页面,那你就需要更多了,
REACT/VUE/NEXTJS/ANTD 等等,当然最麻烦的其实可能是 CSS,不过 CSS 慢慢原子化之后类似于 tailwind 这种工具的出现再结合 AI 的能力,做前端一定会越来越简单一些,这些是看的见的。甚至有一些 screen-to-code 的工具现在也可以简单用用了,比如:
后续关于怎么简单怎么来还有很多小结,会继续在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