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鼎叔的第七十三篇原创文章。行业大牛和刚毕业的小白,都可以进来聊聊。

欢迎关注本专栏和微信公众号《敏捷测试转型》,星标收藏,大量原创思考文章陆续推出。

之前的敏捷实践介绍文章,都是以单个团队(独立交付特性的敏捷团队)的视角来描述过程的,这样的团队人数通常是 5-9 人,建议最多不超过 15 人。但实际上,知名公司敏捷转型往往涉及大部门的所有员工,甚至跨多个部门一起进行敏捷开发,相关全职人力动辄 50 人以上,甚至高达数百人。因此我们有必要引入大规模敏捷实践框架,对于多个特性团队(8 个以上,甚至数十个团队)联合研发,该如何协调,交付更高层次的价值呢?

下面基于行业普及率很高的大规模敏捷框架-SAFe,简单介绍一些基础知识。

PART1 SAFe 核心知识简介

SAFe(Scaled Agile Framework)是应用于大型企业的精益敏捷实践框架,已在众多世界 500 强公司中实施并获得成功,能够大幅提升生产率、质量和员工满意度,实现企业范围的可见性。目前该框架已经迭代到 6.0 版本。

之前介绍的 Scrum 主要从一线特性团队的视角来阐述具体的工作流程和原则,SAFe 对更高层次的大团队视角进行了拓展,包括项目集层面,和项目组合层面。SAFe 的知识理论来源很丰富,包括精益,敏捷,DevOps 实践,系统思考领域等。

下面是 SAFe 的实施路线图,为实施 SAFe 变革的领导者提供行动指引。

项目集层面

项目集团队,管理一定数量的敏捷小团队,完成更大的企业目标,向客户交付完整的大型产品、系统或服务套件。相对于小团队敏捷,项目集面临更多的组织挑战,包括:愿景和路线图的维护,管理多团队的发布节奏,保障定期集成的质量,清除小团队无法控制的阻碍,面向终端用户部署整个系统。

在项目集团队中,单个的敏捷小团队可以区分为特性团队(对特性独立交付负责),组件团队(专门提供某一类架构能力,支撑特性团队的专项团队),此外项目集团队还要设立一个系统团队,和一个发布管理团队。前者负责项目集全局的系统测试,系统持续集成和开发基础设施。后者负责发布治理权限,面向终端用户交付高质量的解决方案。

为了确保多个团队交付功能的同步,项目集定义了 ART(版本发布火车机制),以固定的时间频率(通常是 2-3 个月左右)完成一个可发布的增量内容(PI)。多个敏捷小团队在每个 PI 周期之初都要进行一次联合会议,制定 PI 的发布计划,澄清各团队彼此的依赖关系和风险,并记录行动措施,更新整个项目集团队的路线图。

项目组合层面

对于更高的企业视角,驱动的技术团队动辄数百人甚至上千人,那就需要定义产品主题(或者称投资主题),即能带来差异化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服务价值主张。对此进行决策的是项目组合管理团队,通常由 BU 层面的决策者在每年的预算时作出。除了投资主题,管理团队还需要确认技术层面的架构跑道,它包括现有或计划中的基础设施,满足目前需求而不必过分重构,同时也包含系统级的非功能性需求(如性能,安全,可靠性,行业标准,系统设计约束等)。

明确了投资主题,就从中提取出史诗故事(或者称为篇章,Epic),它是大规模的开发行动,实现投资主题价值。同理,也要从架构跑道中提取出架构实现的史诗故事。

简单理解就是:单个独立小团队的迭代发布是以具体特性驱动,拆解为用户故事进行开发;而项目集增量发布是以史诗故事(Epic,投资主题中抽象出的价值)驱动,拆解为特性给到单个团队进行开发;项目组合发布是以投资主题和架构跑道驱动,拆解为史诗故事给到项目集团队进行开发。

PART2 测试启发

一,提供项目集层面的专项测试资源。

对于项目集运作的大型产品或者产品集,除了安排在每个特性团队的专职测试人员,还需要考虑安排合适的专项系统测试人员,负责大型系统层面的质量保障,以期达到交付标准。比如系统级的复杂性能测试,安全渗透测试,升级测试和兼容测试等等。此外还需要指定持续交付测试的负责人,确保每日测试的自动化测试结果是健康的和完整的,出现风险能及时介入分析。

二,在 ART 版本发布火车的流程中建立特性合入的质量标准。

在 ART 指定的集成时间之前,特性团队的版本如果没有达到代码合入主线的质量标准,版本发布火车过时不候,只能在下次 ART 集成时提交了。因此,项目集要对各特性团队确认统一的合入质量标准,并在合入前确认特性测试通过的结果。合入后需要进行各项系统测试,确保合入后的整体质量达到能够系统发布的质量标准。

三、每个 PSI 开始的联合会议上,尽可能确认各特性间测试依赖关系和策略执行风险。

几个月一次的多个特性团队联合会议,是非常难得的一次碰头脑暴的机会,各特性测试负责人和系统测试负责人、主管和测试架构师,都需要利用这次机会好好梳理,搜集系统测试需要掌握的产品和技术知识。例如:

不同的特性测试是否有先后依赖关系,测试次序是否要调整?自动化用例建设是否也需要调整次序?

测试设备和环境是否充足,是否影响并行的特性测试,如果影响应该如何协调?

对于列出的风险,是否已有初步对策?如果没有,谁需要保持观察和优先响应?

对于项目集团队决策的 ART 合入和特性发布计划,及产品路线图,从质量角度看,是否有信心按时完成?

四、评估项目集的测试技术债(技术需求)优先级

和特性评估类似,要综合考虑实现工作量和延迟成本,延迟成本越大,工作量越小,优先级应该越高。

测试技术需求的延迟成本和下列几个因素有关:

商业价值。需求实现能降低多大的公司运营成本?包括能减少多少的测试总投入成本。提高多少用户的体验满意度?
时间价值。实现价值如何随着时间推移而衰减,衰减越快说明优先级权重越高。比如现阶段实现的自动化能力能大幅提高测试效率,但是后期的使用率就可能迅速减少了,那就应该提高优先权重。
让未来的风险降低或者提升新的价值机会。比如越能预警发布质量事故的工具需求,这块权重就越大。

PART3 大规模敏捷的更多思考

1 敏捷企业必学的 OKR 系统,是一个建立明确目标和可衡量成果的协作性框架,因此,OKR 非常适合支持 SAFe 中的核心价值,即投资组合战略的敏捷交付,保持其中的 ART 和敏捷团队工作之间的透明性和一致性。此外,OKR 还可应用于衡量组织改进活动,包括 SAFe 转型的预期成果。

2 最小的独立团队是自组织的特性团队,开发人数 5-9 人,交付物是特性及其用户故事(包括非功能故事),其拆分估算的最小工作单位是任务。

大一些的团队是项目集团队(多个特性团队的集合),交付物是产品的史诗故事,及其特性组合,拥有逐步实现产品愿景的特性发布计划。

最大规模的是项目组合/企业级敏捷团队,按投资主题和架构跑道进行规划,周期一年以上,按篇章(史诗故事)进行交付内容的拆解。

总结一下敏捷团队交付物的大小,从小到大依次是:任务(不能独立交付),用户故事,特性故事,篇章(史诗故事),投资主题或架构跑道。

3 SAFe 组织实践的里程碑是 PI(增量发布),通常每十周可以完成一个 PI 里程碑。

SAFe 变革团队要力争在 3 个月拿出一期业务交付成果,否则可能因为管理层的耐心不足而导致变革中止。按照上面交付物大小的梳理,单个用户故事不要跨迭代交付,单个特性不要跨 PI 交付。

记住:企业高管层引入 SAFe 这类大规模敏捷框架,并不是为了让各个部门更加灵活敏捷,而是要看到交付的价值是否更快更好。团队规模越大,变革的成本越高,务必以终为始,看到上市效率和口碑的提升。

4 SAFe 变革要系统组织团队,让不同特性团队的集成能够快速整合,因此要在组织中设立一个敏捷变革中心,自上而下驱动子团队变革。

一线 scrum 团队可以区分为四类,特性开发团队,组件开发团队,平台系统团队,赋能(专家/教练/管理)团队。后者的成员可能会为多个前者团队对接服务。

5 在一线 Scrum 小团队中适用的敏捷变化措施,一下子拿到大规模团队,借助高管的支持来实施,可能会导致意料之外的负面评价。

比如鼎叔之前文章提到的 “故事点估算实践”,对于一线开发小团队来说是个很好的集体沟通和反思的措施,有利于澄清技术复杂度信息。如果贸然推广到所有团队,让彼此能看到各个团队的故事点,很多人会觉得这是个愚蠢的数据晾晒,不同团队当然估算结果不同,晾晒出来就可能被管理者强制(暗示)拉通。虽然推广它的初衷是不用于绩效和团队 PK,但是一线人员不会这么想,在反对情绪下也不会耐心听解释或自我尝试。

因此,敏捷改进从小团队传播到大团队,还是得借助口碑的力量,谨慎利用权力,优先发挥一线团队的自主性。


↙↙↙阅读原文可查看相关链接,并与作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