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鼎叔的第五十六篇原创文章。行业大牛和刚毕业的小白,都可以进来聊聊。

欢迎关注本专栏和微信公众号《敏捷测试转型》,星标收藏,大量原创思考文章陆续推出。

教练术对于敏捷团队的核心角色,尤其是 Scrum Master 和 TL,都是最重要的修炼能力。对于敏捷技术团队的 leader,教练领导力更是提升领导口碑的关键实践型技能。前段时间参与了教练式领导力的培训和研讨沙龙,下面从敏捷团队中的领导者角度,来分享下研讨的收获及感悟。

Part 1 定义

我们分别来阐述下 “教练” 和 “领导力” 这两个词。

为什么敏捷团队要引入教练人才?

在一个敏捷团队去组织和带领团队达成目标,可能需要不同的角色扮演方法。“教练” 这个角色是最容易产生深刻影响力的,但并不是唯一的角色。还有其他的角色,如顾问,监督者,导师,授权者等等,在团队中灵活运用不同角色的长处,才是高级领导者可以达到的境界。

教练给团队带来的绩效,用教练圈的一个公式表示,就是 P=P-i,即:

Performance=Potential-Interference。绩效就是潜能减去被干扰的部分。

直观来看,避免被打扰就可以提高产出效能。实际上,避免被干扰是很困难的,干扰无所不在。当你总想着 “不要被干扰”,这个意识本身就导致了被干扰。

因此,相对而言激发潜能是更容易被做到的,这也是教练术的重点。

“领导力” 和 “管理能力”,两者有什么本质区别?

领导力,每个人都可能拥有,这是一种能引发变革的能力,积极主动追求卓越。

管理能力,只属于管理者,它重点指高效处理日常复杂事物的能力,做到高效有条理。

优秀的领导者,80% 的时间会用来关注人和团队,20% 时间才关注事,需要长期修炼全局意识和前瞻意识。

什么是教练式领导力?

教练式领导,相对于传统领导者,最大的区别是:面向未来看成果,而不是面向过去看问题。通过 “提问和聆听” 让员工自己说出答案,而不是 “告知” 答案。

对标这个定义,我本人的领导风格距离教练式领导差距很大。我比较急于告知 - 提供专家意见,感觉这样能提高沟通效率。但这种方式带来的风险是,个人可能制约了成员和团队的发展。团队只有自己折腾走弯路,才能真正获得能力提升。

传统管理者的风格是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教练的本质是 “走弯路”,看起来走的是曲线,但是达到了让对方真心接受并主动思考的目的。

敏捷价值观不断强调 “发现不足并及时改进”,但在做教练辅导时不能拘泥于此。精彩 “逼问不足” 的态度会让员工降低交流的兴趣。如果把问题换成 “本次迭代我们获得了什么重要成果?”,这种提问方式可能会激发更多的灵感分享。

教练式领导力,就是通过建立充分的亲和力和信任度,赋能他人。再沟通时提出开放性问题,聆听下属,用” 成果框架 “激发下属的自驱力。

鉴于过往的经验,我个人认为营收压力大的团队,倾向于使用 “问题框架”,而创新突破型团队,倾向于使用 “成果框架”。

教练角色和咨询师角色,也有一定的差异。教练不一定知道问题的答案,但他认为员工和客户是知道答案的,只是还没有发挥出认知潜力。而咨询师是知道答案的,直接把答案告诉客户。

对于这几种特殊情况,“教练” 角色可能无能为力。比如

对方是拒绝沟通者,TA 表明上在聆听,实际上大脑在 Say No,他认为教练你又不是我,不能理解我的诉求和苦衷。
对方是一张白纸,照单全收,对领导提出的观点不知道如何评价。这样的员工更需要 “师傅” 这种角色的管理者。
紧急情况下。这时用教练术慢慢辅导可能来不及了。教练方法可以等到复盘时再使用。

教练不是死板的,要灵活选择沟通的 “艺术”(变换其他角色),不要形成 “沟通套路”。真诚是成为优秀教练的基本功。

领导力如何以人为本

教练致力于 “人” 的成长,而这个成长需要手,心,脑三者的改变闭环。产生的动力从心态改变开始,思维被打开,产生行动激励,最终自我提升。

绩效成果是冰山以上的部分,它体现 “具体做了什么有价值的事”,属于显像,而冰山以下的推动绩效提升的因素包括:组织,团队,领导力和文化,这些都和 “人 “有关。

教练式领导力一旦开启对人的培训辅导,就会长期提升人的行为,而人的结果也会逐渐提升(初期可能因为新行为的不适应,结果会有很短暂的下滑,但后面提升越来越快)。辅导员工的本质,就是放大他的思考框架,让他升维。

Part 2 教练式领导需要的三大能力

亲和力

亲和力修炼,就是如何建立信任的技巧,先建立了亲和关系再开始谈事情。通常,教练需要关注这些:

放慢语速,不要着急,不要打断别人。身体语言要匹配松弛的节奏。
用温柔的眼神,而不是皱眉。
专注在对方身上,聆听对方
注意回放对方话语中的 “关键词”,尤其关注到价值观词,适时提问。
语言可以幽默,及时赞扬。而不要嘲讽和吝啬表扬。
共情。如果有共同经历,更容易形成战斗友谊。

开启教练之旅之前,教练应该坚信这些朴素原则:每个人都没有问题,都可以成长。每一个行为背后都有一个正向的动机。被教练者拥有解决问题的所有资源,并正在作出最好的选择(信任他可以做到最好)。改变自己是可能,也必然会发生。

这些朴素的原则溶于内心,才能让教练能够对员工满怀信心,并耐心地引导员工敞开心扉,员工自然会感受到亲和力。

为了能更好的提升交流效果,用白板作画互动,比 PPT 之类的效果要显著得多。

聆听

聆听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听到表面的信息内容,第二层是听到背后的情绪和思考框架,第三层是听到全景,听到元程序(meta program)。

元程序也叫后设程序,是产生思维、决策和行为的习惯性模式,它在深层次,无意识地进行,对我们的行为,个性和人格有极其强烈的影响。

我们解释一下埋在对方话语中的,常见的元程序有哪些种类,它如何在潜意识主导对方的行为。

抽象 VS 具体。有的成员喜欢描述抽象概括的定性概念,有些人喜欢摆数据,讲具体案例。
求同 VS 求异。有的人希望事物保持不变,不习惯改变,下意识抵触敏捷变革的措施。而有的角色拥抱变化,喜欢新鲜感,甚至激进,如果长期不变会变得焦躁不安。
回避 VS 趋同。趋向结果的人希望实现他们想要的东西,因此会优先设定目标并专注于此。回避结果的人往往是另一个极端,会做一些事情来避免某个结果的发生,因此他很擅长发现和预防问题。
内参 VS 外参。当要做一个决策时,是倾向于采纳自己内心的观点,还是倾向于采纳大家的意见。
匹配 VS 不匹配。有的人倾向于复议对方的观点,而有的人习惯性的找出对方观点的错漏之处。
选择型 VS 程序型。你是喜欢采用新的流程方法来完成工作,还是喜欢遵循经过验证的固定程序?
主动 VS 被动。对于采取行动,是主动进行,还是等别人推动。
自我型 VS 他人型。自我型同事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很少关注他人的情感。而他人型则优先观察他人的情感。
除此之外,还有多种其他的元程序,研究它很有乐趣,有利于识别不同对象的典型特征。比如:思考型 VS 感觉型,偏人型 VS 偏物型。

提问

教练需要掌握开放式提问的能力,即使用 “5W1H” 的提问词,即 what,when,where,who,why,how。

why 这个词不只是询问原因,还是针对成果探寻背后的意义。

提问语气要温和,带着好奇心来互动,多耐心得问问:还有么?

Part 3 教练约谈的框架- GROW

教练掌握了核心能力 - 开放式提问和积极倾听 - 之后,可以采用 GROW 的框架进行教练(coach)动作。

G- Goal 目标。教练应该关注目标,询问:你希望实现什么目标?长期目标是什么?为什么这个结果对你很重要?
R-Reality 现实。教练引发对现实的思考。询问:现在出现了什么状况?到目前为止你做了什么?假如让你从 1 到 10 对现状进行打分,你现在几分,想要达到几分,为什么?这中间的差距是什么?
O-Option 选择方案。教练创新思考和体验。询问:你可以做哪些事?你还有哪些资源和方法?有哪些全新的可能性?如果有一个伟大的天才来指导你,他会说什么?如果穿越到未来的某天,假如这个事情干成了,那个成功的画面是什么?
W-Willing 意愿。教练要督促行动承诺。询问:你计划做什么?什么时候做?第一小步你打算做什么?你需要什么帮助?你打算做多久么,请从 1 到 10 给自己的承诺度打分?

在实际应用中,GR 会先多次连续使用,启发思考,最后才开始 OW(给出结论)。

教练要充分引导话题的成果框架,即:话题是否是正向的(积极),可控的,话题的成果是否 SMART(内容具体,可测量,可实现,符合现实,限制时间完成)。

最后,话题成果是否符合生态平衡?生态平衡的意思是,是否符合企业既定的战略原则,有所为,有所不为。比如企业的战略是以用户价值为依归,那我们给出的行动措施就不能破坏用户的利益。

在整个 GROW 约谈过程中,教练需要提供资源,多多赞许和欣赏。

Part 4 教练技术与脑科学

脑科学的发展,给教练术的导入演进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

脑科学认为人的大脑是三合一脑系统,大脑的结构是进化的产物。:

一:原始脑,也叫网状脑。距今已有数亿年的演化历史,处于脊柱顶端脑干。它负责我们的 “安全和生存”,一旦出现不安全,它就会出现三种反应:战斗、逃跑或僵住。

这也完美解释了这个现象:当被教练的人员如果觉得失去安全感,他也会体现出抗争,逃避,或者愣住的表现。

二:情绪脑。负责感性部分,也称 “哺乳脑”,它和原始脑共同工作了五千万年,它是基于听觉的,对音调敏感,在情感联结上产生强作用。它是在家庭需求的状态下产生,渴望被尊重,被爱,被接纳。

举个例子,一旦员工被严厉批评,TA 要从情绪中恢复过来需要漫长的时间。

三:新脑,也叫视觉脑,大脑皮层。有 200 万年演化历史,是基于视觉的,体现了创新的能力,喜欢色彩和图片,能够看到事物的多维度。视觉脑只有人类才有,大脑前额叶具有展望未来的能力,比感性大脑要复杂 1000 倍。

不同的人对三脑发达(擅长)的水平不同,有的人是感觉型(从感觉出发),有的人是视觉型(希望可视化),有的人是听觉型(听到背后的意图)。一个人的注意力放在哪里,人生的道路就会不同。

GROW 框架体现了三合一脑科学的经典应用,建立安全感和亲和力,对未来的目标进行视觉化呈现,让员工产生面向未来的创造力,眼前的困难便不再难以克服。

改变是否能成功,有一个公式,即贝克哈德的改变方程式:

D*V*FS>RC

D 是不满意程度 Dissatisfactioln,V 是愿景 Vision,FS 是第一步 first step, RC 是改变过程的阻力。如果左边乘积大于阻力,改变就可以成功。

大脑更喜欢自己得出的答案,而不是被灌输的答案。大脑讨厌碎片化(微博,短视频这种碎片化信息其实是难以让大脑产生高效联结的),喜欢结构化和系统化,喜欢正向陈述句。

教练给予有效的反馈,应该是描述性的,而不是批判性的,可以使用 “WWW” 句势- What Works Well 来找到亮点,使用 “EBI”- Even Better If 句势来启发如何做得更好。

Part 5 团队共创

高绩效团队的几个特征,和成熟敏捷团队的特征高度一致:

One Team,One Goal
善于跨部门合作和沟通
执行高效率,高主动力

一个新团队逐步成长为高绩效团队,往往要经历四个时期:形成期,风暴期,融合期,成就期。风暴期是聚合与冲突最多发生的阶段,也是教练术实践的重点。

图片

One Team One Goal 团队要形成共同的价值观,从高到低分为这几个逻辑层次:愿景,身份,价值观,能力,行为行动,环境。

上面的三个层次是 “道”,抽象,问的是 Why,体现了视觉脑。

下三层是 “术”,很具体,脚踏实地,问得是 How&What,体现的是逻辑

但是教练要从高层次往下解决问题,建立有温度的价值观。

优秀的教练善于拉长时空的维度,让被教练者飞到上帝视角,从更长的时间看问题,从更大的空间(愿景)看问题,再回来面对眼前的 “小” 问题。

最后,推荐几个能引发被教练者深度思考的问题:

迈向生命终点的提问:假如我不在了,XXXX
引入你最在意的人:如果你的成果被儿女看见,XXXX
引入画面感:当你走上国家最高荣誉的领奖台,你会说 XXX


↙↙↙阅读原文可查看相关链接,并与作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