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

今天看到关于并行计算学习的两句总结:
“思考哪里可以分解出可以独立处理的问题。而不是去想我应该如何去做,如何以 10 倍的速度提升性能。”

这个阶段收工了。总结一下:

  1. 系统的看了一遍 CSAPP 的书。
  2. 看了一遍数据结构、通用算法相关的 UCB CS61B 和 CS170,刷了 3 个月的 leetcode。(短期不会再刷了,需要把专项做做好了。)
  3. 看了一遍 CS61C,项目做了 1 大半,算是对 RSIC-V 有个初步了解吧,对系统理解还不够深入。
  4. 看了一遍 UCB CS160,操作系统有个概念吧,对于缓存结构、虚存、进程、线程有了一些细节的了解吧。(不够深入,以后还得翻。)
  5. 刷了 STANFORD 的 CS143,编译原理有个概念了吧,具体每一步大概做什么事情有了解。细节也基本记不住。
  6. 刷了 UDACITY 和 NVIDIA 合作的 CS344,对 CUDA 的设计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吧,但是面试一问就凉,还是严重缺乏实践。
  7. 背了半年的单词,终于坚持不下去了。。。短期内没有动力了,短期内也不太会考虑离家去上海的外企。 未来可能也不需要再用学历证明自己了,后续就看自己到底能深入到那一步了。

题外话

压力很大,35 以后做技术,比做研发管理难度大很多很多。
前段时间跟我留校的同学交流,感觉真的差距太大了,逆水行舟,往上走哪有压力小的。我老婆问你校最近半年都挂了 4 个了,是不是有什么传统?
现在年轻人都压力太大了,从上到下的卷。
很多人以为读研读博(尤其是读博)人生就走上了人生巅峰,但实际这可能仅仅是苦难的开始罢了。

记录一下了,等待自己的会是下一个苦逼的 2-3 年。
希望别再有幺蛾子出来了,能稍微稳定一丢丢吧,能真正做到少想多做,共勉吧。

写在最后

最后我被问了一个问题:
怎么看待软件工程?软件工程是不是希望让更多的普通人参与其中,提升开发效率的同时降低人力成本?
那么对于个体、或者团队技术来说做什么才有核心价值?是工程架构么,是接口么,还是算法。。。

段位太高,我回答不了,希望未来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阅读原文可查看相关链接,并与作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