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描述

《HttpRunner 2.0 正式发布》中提到,HttpRunner 从 2.0 版本开始,对测试用例组织形式进行了较大的调整,更正了之前在自动化测试概念上的偏差。

对应地,测试用例分层机制也进行了重新设计,因此在概念和使用方法方面都会出现很大的差异。本文便是对新的测试用例分层机制进行介绍。

测试用例分层模型

关于为什么要使用测试用例分层机制,在《HttpRunner 的测试用例分层机制(已过期)》中已经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虽然使用方法变化了,但原理上都是相同的。

概括来说,测试用例分层机制的核心是将接口定义、测试步骤、测试用例、测试场景进行分离,单独进行描述和维护,从而尽可能地减少自动化测试用例的维护成本。

逻辑关系图如下所示:

同时,强调如下几点核心概念:

如果对于上述第三点感觉难以理解,不妨看下上图中的示例:

分层描述详解

理解了测试用例分层模型,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下在分层模型下,接口、测试用例、测试用例集的描述形式。

接口定义(API)

为了更好地对接口描述进行管理,推荐使用独立的文件对接口描述进行存储,即每个文件对应一个接口描述。

接口定义描述的主要内容包括:name、variables、request、base_url、validate 等,形式如下:

name: get headers
base_url: http://httpbin.org
variables:
    expected_status_code: 200
request:
    url: /headers
    method: GET
validate:
    - eq: ["status_code", $expected_status_code]
    - eq: [content.headers.Host, "httpbin.org"]

其中,name 和 request 部分是必须的,request 中的描述形式与 requests.request 完全相同。

另外,API 描述需要尽量保持完整,做到可以单独运行。如果在接口描述中存在变量引用的情况,可在 variables 中对参数进行定义。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很好地实现单个接口的调试。

$ hrun api/get_headers.yml
INFO     Start to run testcase: get headers
headers
INFO     GET http://httpbin.org/headers
INFO     status_code: 200, response_time(ms): 477.32 ms, response_length: 157 bytes

.

----------------------------------------------------------------------
Ran 1 test in 0.478s

OK

测试用例(testcase)

引用接口定义

有了接口的定义描述后,我们编写测试场景时就可以直接引用接口定义了。

在测试步骤(teststep)中,可通过 api 字段引用接口定义,引用方式为对应 API 文件的路径,绝对路径或相对路径均可。推荐使用相对路径,路径基准为项目根目录,即 debugtalk.py 所在的目录路径。

- config:
    name: "setup and reset all."
    variables:
        user_agent: 'iOS/10.3'
        device_sn: "TESTCASE_SETUP_XXX"
        os_platform: 'ios'
        app_version: '2.8.6'
    base_url: "http://127.0.0.1:5000"
    verify: False
    output:
        - session_token

- test:
    name: get token (setup)
    api: api/get_token.yml
    variables:
        user_agent: 'iOS/10.3'
        device_sn: $device_sn
        os_platform: 'ios'
        app_version: '2.8.6'
    extract:
        - session_token: content.token
    validate:
        - eq: ["status_code", 200]
        - len_eq: ["content.token", 16]

- test:
    name: reset all users
    api: api/reset_all.yml
    variables:
        token: $session_token

若需要控制或改变接口定义中的参数值,可在测试步骤中指定 variables 参数,覆盖 API 中的 variables 实现。

同样地,在测试步骤中定义 validate 后,也会与 API 中的 validate 合并覆盖。因此推荐的做法是,在 API 定义中的 validate 只描述最基本的校验项,例如 status_code,对于与业务逻辑相关的更多校验项,在测试步骤的 validate 中进行描述。

引用测试用例

在测试用例的测试步骤中,除了可以引用接口定义,还可以引用其它测试用例。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避免重复描述的同时,解决测试用例的依赖关系,从而保证每个测试用例都是独立可运行的。

在测试步骤(teststep)中,可通过 testcase 字段引用其它测试用例,引用方式为对应测试用例文件的路径,绝对路径或相对路径均可。推荐使用相对路径,路径基准为项目根目录,即 debugtalk.py 所在的目录路径。

例如,在上面的测试用例("setup and reset all.")中,实现了对获取 token 功能的测试;同时,在很多其它功能中都会依赖于获取 token 的功能,如果将该功能的测试步骤脚本拷贝到其它功能的测试用例中,那么就会存在大量重复,当需要对该部分进行修改时就需要修改所有地方,显然不便于维护。

比较好的做法是,在其它功能的测试用例(如创建用户)中,引用获取 token 功能的测试用例(testcases/setup.yml)作为一个测试步骤,从而创建用户("create user and check result.")这个测试用例也变得独立可运行了。

- config:
    name: "create user and check result."
    id: create_user
    base_url: "http://127.0.0.1:5000"
    variables:
        uid: 9001
        device_sn: "TESTCASE_CREATE_XXX"
    output:
        - session_token

- test:
    name: setup and reset all (override) for $device_sn.
    testcase: testcases/setup.yml
    output:
        - session_token

- test:
    name: create user and check result.
    variables:
        token: $session_token
    testcase: testcases/deps/check_and_create.yml

测试用例集(testsuite)

当测试用例数量比较多以后,为了方便管理和实现批量运行,通常需要使用测试用例集来对测试用例进行组织。

在前文的测试用例分层模型中也强调了,测试用例集(testsuite)是测试用例的 无序 集合,集合中的测试用例应该都是相互独立,不存在先后依赖关系的;如果确实存在先后依赖关系,那就需要在测试用例中完成依赖的处理。

因为是 无序 集合,因此测试用例集的描述形式会与测试用例有些不同,在每个测试用例集文件中,第一层级存在两类字段:

非参数化场景

config:
    name: create users with uid
    variables:
        device_sn: ${gen_random_string(15)}
        var_a: ${gen_random_string(5)}
        var_b: $var_a
    base_url: "http://127.0.0.1:5000"

testcases:
    create user 1000 and check result.:
        testcase: testcases/create_user.yml
        variables:
            uid: 1000
            var_c: ${gen_random_string(5)}
            var_d: $var_c

    create user 1001 and check result.:
        testcase: testcases/create_user.yml
        variables:
            uid: 1001
            var_c: ${gen_random_string(5)}
            var_d: $var_c

参数化场景(parameters)

对于参数化场景,可通过 parameters 实现,描述形式如下所示。

config:
    name: create users with parameters
    variables:
        device_sn: ${gen_random_string(15)}
    base_url: "http://127.0.0.1:5000"

testcases:
    create user $uid and check result for $device_sn.:
        testcase: testcases/create_user.yml
        variables:
            uid: 1000
            device_sn: TESTSUITE_XXX
        parameters:
            uid: [101, 102, 103]
            device_sn: [TESTSUITE_X1, TESTSUITE_X2]

参数化后,parameters 中的变量将采用笛卡尔积组合形成参数列表,依次覆盖 variables 中的参数,驱动测试用例的运行。

文件目录结构管理 && 脚手架工具

在对测试用例文件进行组织管理时,对于文件的存储位置均没有要求和限制,在引用时只需要指定对应的文件路径即可。但从约定大于配置的角度,最好是按照推荐的文件夹名称进行存储管理,并可通过子目录实现项目模块分类管理。

总结如下:

目录结构如下所示:

$ tree tests
tests
├── api
│   ├── create_user.yml
│   ├── get_headers.yml
│   ├── get_token.yml
│   ├── get_user.yml
│   └── reset_all.yml
├── debugtalk.py
├── testcases
│   ├── create_user.yml
│   ├── deps
│   │   └── check_and_create.yml
│   └── setup.yml
└── testsuites
    ├── create_users.yml
    └── create_users_with_parameters.yml

同时,在 HttpRunner 中实现了一个脚手架工具,可以快速创建项目的目录结构。该想法来源于 Djangodjango-admin.py startproject project_name

使用方式也与 Django 类似,只需要通过 --startproject 指定新项目的名称即可。

$ hrun --startproject demo
Start to create new project: demo
CWD: /Users/debugtalk/MyProjects/examples

created folder: demo
created folder: demo/api
created folder: demo/testcases
created folder: demo/testsuites
created folder: demo/reports
created file: demo/debugtalk.py
created file: demo/.env

相关参考


↙↙↙阅读原文可查看相关链接,并与作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