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li | 32 min (8603 words)
当一个新人刚加入公司的时候,我们通常告诉新人怎么去写一个自动化用例:从工程配置到如何添加接口、如何使用断言,最后到如何将一个用例运行起来。
而在实际工作和业务场景中,我们常常面临着需要编写和组织一堆用例的情况:我们需要编写一个业务下的一系列的自动化接口用例,再把用例放到持续集成中不断运行。面临的问题比单纯让一个用例运行起来复杂的多。
本人加入有赞不到一年,从写下第 1 个 case 开始,持续编写和运行了 1000 多个 case ,在这过程中有了一些思考。在本文中,和大家探论下如何编写大量自动化接口用例以及保持结果稳定。
目前使用的测试框架是基于 spring ,被测接口是 dubbo 的服务。 dubbo 的架构如图(源自官网)服务使用方的初始化需要经历以下这几个步骤:
1. 监听注册中心
2. 连接服务提供端
3. 创建消费端服务代理
本地调试用例时,发现速度非常慢,运行一个用例需要 30s,而实际执行用例逻辑的时间大概在 1s 左右,主要时耗在服务消费者的初始化阶段。
测试工程中,各服务的 test 类继承了同一个基类,基类里面做了各服务的初始化的步骤。在对接的服务数目较少时,需要初始化的对象较少,对用例运行的影响并不大,但随着业务的增多,服务数目也增多,导致跑 A 服务接口的用例时把大量未用到的 B 服务、C 服务也一起初始化了,导致整体时耗大大增加。
解决办法:在运行用例时只初始化需要的服务使用方,减少不必要的初始化开销。
以一个简单的业务场景为例:商家可以在后台创建会员卡给店铺的会员领取,商家可以对会员卡进行更新操作,这里需要有一个自动化用例去覆盖这个场景。用例编写的基本步骤为:
转换成代码为:
@Test
public void testUpdate() {
try {
/*
* 创建新建和更新的卡对象
*/
CardCreateDescriptionDTO descCreate = new CardCreateDescriptionDTO();
descCreate.setName(xxxx);
//此处省略若干参数设置过程....
CardUpdateDescriptionDTO descUpdate = new CardUpdateDescriptionDTO();
descUpdate.setName(xxxxx);
//此处省略若干参数设置过程....
/*
* 新建会员卡
*/
cardAlias = cardService.create((int) kdtId, descCreate,operator).getCardAlias();
/*
* 更新会员卡
*/
cardService.update(kdtId, cardAlias, descUpdate, operator);
/*
* 校验编辑是否生效
*/
CardDTO cardDTO = cardService.getByCardAlias(cardAlias);
Assert.assertEquals(cardDTO.getName(), xxxx, "会员卡更新失败");
//此处省略若干参数校验过程....
} catch (Exception e) {
Assert.assertNull(e);
} finally {
try {
if(cardAlias!=null) {
cardService.deleteByCardAlias((int) kdtId, cardAlias, operator);
}
} catch (Exception e) {
Assert.assertNull(e, e.getMessage());
}
}
}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
按照预期的步骤去写这个 case ,可以满足要求,但是如果需要扩展一下,编写诸如:更新某种类型的会员卡、只更新会员卡的有效期这样用例的时候,就会觉得按这个模式写 case 实在太长太啰嗦了,痛点在以下几个地方:
用例本身关注的是更新这个操作,却花了太多时间和精力在其他地方,很多是重复劳动。代码编写里有一个重要原则,DRY(Don't Repeat Yourself),即所有重复的地方都可以考虑抽象提炼出来。
可以将大部分用例的执行过程简化为三个部分:
1. 数据准备
2. 执行操作
3. 结果检查
用简单的三个部分来完成上述用例的改写:
数据准备:
@DataProvider(name="dataTestUpdate")
public Object[][] dataTestUpdate() {
return new Object[][]{
{cardFactory.genRuleNoCreate(...),cardFactory.genRuleNoUpdate(...)},
{cardFactory.genRuleCreate(...),cardFactory.genRuleUpdate(...)},
{cardFactory.genPayCreate(...),cardFactory.genPayUpdate(...)}
};
}
123456789
执行操作 + 结果检查
Test(dataProvider = "dataTestUpdate")
public void testUpdate(CardCreateDescriptionDTO desc,CardUpdateDescriptionDTO updateDesc){
try {
/*
* 执行操作:创建+更新
*/
//创建会员卡
CardDTO cardBaseDTO = createCard(kdtId,desc,operatorDTO);
cardAlias=cardBaseDTO.getCardAlias();
recycleCardAlias.add(cardAlias); //将卡的标识放入垃圾桶后续进行回收
CardDTO ori = getCard(kdtId,cardAlias);
//更新会员卡
updateCard(kdtId,cardAlias,updateDesc,operatorDTO);
CardDTO updated = getCard(kdtId,cardAlias);
/*
* 结果检查
*/
checkUpdateCardResult(ori,updated,updateDesc,kdtId);
} catch (Exception e) {
Assert.assertNull(e);
}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
在这个用例中,数据准备的部分使用了 dataProvider
来复用执行过程,这样不同参数但同一过程的数据可以放在一个 case 里进行执行和维护。
数据生成使用了工厂方法 CardFactory
,好处是简化了参数,避免了大量 set 操作(本身包装的就是 set 方法);另一方面,根据实际的业务场景,可以考虑提供多个粒度的构造方法,比如以下两个构造方法需要提供的参数差别很大:
public CardCreateDescriptionDTO genRuleCreate(Boolean isPost,Integer discount,Long rate,Long pointsDef,
String couponIds, Long num, Long growth,Long termToCardId,Long amount,Long points,Long trade){
12
public CardCreateDescriptionDTO genRuleSimpleCreate(String name){
1
在上面的优化过的用例中,能够执行更新操作的前置条件是需要有一个已经创建的会员卡,在实际用例编写的时候通过直接创建一个会员卡,然后执行更新完成后再回收删除这张会员卡来满足这个条件。另一种提供满足操作所需前置数据的方式是预置数据(预先生成数据)。
/**只做查询卡,不做领卡删卡*/
public Long queryCardUid = DataMocker.MOCK_YZUID.get(1);
/**用户卡类操作,领卡删卡*/
public Long takeCardUid = DataMocker.MOCK_YZUID.get(6);
/**退款用*/
public Long refundCardUid =DataMocker.MOCK_YZUID.get(4);
123456
对数据进行标记后,会发现有一部分数据是用来验证写操作(如创建、更新),有一部分数据是查询使用。如果数据又要被写操作的 case 使用,又要被读操作的 case 使用,那么写操作的问题和异常就会影响读操作 case 的执行结果。所以,在代码工程中,可以进行约定,将读写用到的资源进行分离来降低数据的耦合:最后,用例执行完成后需要清理资源。这里的清理资源采用的是一个全局的 list 的方式保存需要清理的资源信息,在用例执行过程中往里增加数据:(recycleCardAlias.add(cardBaseDTO.getCardAlias());
), 然后用对应的方法取其中的数据进行删除,类似垃圾桶。与原有执行完就执行清理动作相比,使用垃圾桶更加灵活,可以选择控制下清理频率。
比如每次在 AfterMethod
或 AfterClass
中去清理。
//统一回收
@AfterMethod
public void tearDownMethod() {
for(int i =0;i<recycleCardAlias.size();++i) {
try {
deleteCard(kdtId, recycleCardAlias.get(i), cardOperatorDTO);
} catch (Exception e) {
logger.error("clear card fail: " + recycleCardAlias.get(i));
}
}
recycleCardAlias.clear();
}
12345678910111213
在实际编写用例的时候,有两个地方可以考虑进行方法封装,从来简化调用,方便维护:
createCard()
、getCard()
、deleteCard
方法就是将接口、参数组装、检查等封装好的方法。checkUpdateCardResult(ori,updated,updateDesc,kdtId);
,在方法里包装了一些关键字段的比较,包括两个对象之间成员是否一致的比较。所有的更新操作的结果都需要满足:有变更的字段值变成新的值,未发生变更的值和原有一致。该方法实现了这种检查逻辑,所以写更新操作用例的同学不需要关注如何校验,而是关心如何更新,因为检查逻辑是现成的、通用的。将来检查逻辑发生变更,也只需要维护这一个方法即可。threadPoolSize=1
, invocationCount=50
)来复现问题,最终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