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阿里云的同学,今天肯定都关注到一篇名为《独家 | 阿里云出现源代码泄露企业 涉及万科等 40 家企业 200 余项目》的公众号文章,当事人在文章中详细回顾了发现阿里云「泄漏企业托管代码」的来龙去脉。

具体问题可以总结为:

在阿里云云效平台上,只要登上账户,就能浏览到很多公司的「内参」代码。
猛地这么一看,够劲爆呀,阿里云这么大的平台,竟然出现这么大的漏洞。

稍晚的时候,阿里云在微博做了回应:

其实前面文章中也说明了问题所在,就是这个「Internal」一词在这个地方的使用不当,导致使用者对它的意义出现了误解。

常规理解「Internal」就是内部的意思,使用者理解的内部是「公司内部」,但阿里云在这里的内部指的是「平台内部」,从而导致设置了该权限的代码,就在平台内公开了。

很显然,这不能算漏洞,也不是 Bug,这属于一个用户体验类问题,只不过这次涉及到比较敏感的源代码,从而让问题的性质有了些许变化。

如果我们把产生歧义的描述「Internal」换成「平台内公开」,我相信肯定不会出现本次的泄漏事件。

所以它归根结底还是一个用户使用体验的问题,是设计者没有充分考虑使用者使用场景出现的问题。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各大公司对用户体验的关注已经上升到极致。

我记得看过一篇文章里说以音频为主的《逻辑思维》中,老罗对录音的标准要求极高,比如语速、语调都要定量,经常听音频的我,确实感到很舒服。

可是最近,我新买了一个课程,并给加入到每天的学习计划中去了,这样每天就可以一键收听。

音频的顺序是逻辑思维 -> 课程 -> 知识内参,第一天听,我突然感觉到有点不大对劲,第二天我终于发现了原因所在。

原来这 3 个课程的音调不一样高,导致音频从逻辑思维切换到课程时,我要手动调大一点音量,再到知识内参时,我又得手动调小一点音量。

看,每个细节都特别苛刻的老罗,还是在这个场景出现了瑕疵。

我后来想了下,可能和逻辑思维应用的改版有关,之前的版本是没有「学习计划」这一入口,所以不存在不同课程连续收听的使用场景,录音时也就不需要关注不同人之间的语调一致性。

但是应用改版后新增了这个入口,从而新增了使用场景,但是已经录音过的,也不可能重新去录一遍了。

这么来看,这也是设计者没有充分考虑使用者使用场景出现的问题。

作为测试人员,其实我们一直身兼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从用户角度考虑问题,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并不容易。

在测试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去设想自己是一个用户,然后去做一系列操作,但因为我们对逻辑太了解了,所以场景都是模拟的,甚至是自己想象的,那么对于场景可能出现的频度就很难去评估,也就很难去说服产品经理,最后就变成拍脑袋的事了,一旦涉及到拍脑袋,就已经脱离了所谓的用户角度。

我目前建议的方法就是把自己真正的当作一个用户,真正的在实际工作和生活的场景中去使用我们自己的产品,使用过程中不要参杂目的性,只是按真实需要去使用,从而发现真正的体验性问题。

比如上面提到的两个问题,我相信如果有实际场景的代入,肯定能提前发现问题,剩下的就是对这种问题的重视程度问题了。

以上,不知道你在使用软件过程中是否也发现过类似的使用体验类问题?留言谈谈你对用户体验问题的看法?针对用户体验类问题,你有什么好的测试建议?


↙↙↙阅读原文可查看相关链接,并与作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