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理解很简单:

    1. 编码是一种技能,是最底层的能力;
    2. 业务开发和测试开发各自需要不同的领域知识和技能。举例:假设 Android 开发要熟练使用 Android 各种库,能迅速实现 Android UI 页面。临时叫一个后端或者前端开发来做,也不一定合适。

    故,由于领域知识和技能熟练度的区别,会产生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问题。一个测试开发去做业务开发,一定程度上会大量浪费自身的质量知识沉淀,同时又要花大量时间去熟悉领域开发知识和技能。相当于放弃优势拿短板和别人比较。

    不是 XXX 干不起,而是 XXX 更有性价比的问题。

  • 招聘 2,报名 3,这是什么岗位被大家这么嫌弃😂

    • 结果指标
      • 质量:自动化召回/拦截问题数,自动化召回/拦截线上问题率
      • 效率:节省人力(人天)
    • 过程指标
      • 从粗到细:P0 场景覆盖率 -> P0 接口覆盖率 -> 代码覆盖率
      • 用例通过率
      • 用例执行时长
  • 如果不知道要做什么,那就分析业务实际数据去找痛点,常规性的东西做得差不多,接下来就 case by case 看问题

  • 如果你摸鱼摸得有些高度,也能拿别人的东西过来包装成自己的东西,前提是你对别人的事情了解全面细致,不然被问到就很崩盘。否则就真的不建议写,说一说就好了

  • 感觉得看具体业务场景,D 有可能单独拎出去做性能测试,不一定要和 ABC 串联绑定在一起。

    假设 D 是因为任务的量大且单个任务耗时长,背后使用队列来做异步消费,那考虑的是任务堆积的情况下 D 接口的响应会不会有什么问题。

    假设 D 就是一个简单的任务状态查询接口,查一下库里任务的 status,那可以单独测 D 能扛多少读压力,能否满足业务诉求。

    总结来说就是按具体业务场景去考虑,要结合技术实现去看。

  • 从面试官角度给一些建议:

    • 使用 “高级” 词汇来包装:看简历的第一眼就能从用词上对这个同学的视野和经历有个基本印象,一般互联网大厂都有些黑话,而越是级别往上走黑话只会更多不会更少。我大概捏造的例子:

    “熟悉 xxx 业务流程,有功能、性能、稳定性等测试经验” 改成 “熟悉 xxx 业务流程,能够从功能、性能、稳定性等维度把控业务的质量风险”

    当然不是黑话越多越好,但是在某些场合上说说黑话容易给人一种你懂的更多的感觉。

    • 不要把 “亮点” 挖掘局限在技术性事情上:不是每个测试同学都适合搞技术,测试岗位也不是一个技术好就能做得好的岗位,它更多的是一个综合性质岗位。所以不会搞自动化、不会搞框架不代表没有其他优点。比如有敏锐的问题感知能力,很熟悉业务的上下游架构和流程,线上线下有问题你甚至可以脱离研发独立定位到,或者对研发定位给予关键的作用,有实际案例的话都是很不错的优点。

    • 有些事情看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很难,能做得成也是亮点:比如业务经历了快速发展,一堆历史质量债务,包括但不仅限于代码基础质量差、业务兜底未考虑、线上监控缺失等等各种回头补起来很痛苦的事情,你通过系统的数据分析找到问题,通过项目管理和里程碑拆,牵头带大家把整个事情一点点做好了,有不错的业务结果,也是值得肯定的事情。毕竟有些事情的难度大家都懂。

  • 迷,真的迷,学毛的内核 at 2024年03月22日

    大学毕业前夕自己啃完了《Orange'S : 一个操作系统的实现》,前大半都有跟着写代码去跑。实话说现在已经完全记不住书里的内容了,也很难想得起来一些什么技术细节。

    我觉得这种东西其实就是一个思维训练。技术很久不用自然会忘记,但只要你曾经真正的理解过,重新再翻看时很多东西马上能回忆起来,重新学习的效率很高。假如某一天你真的遇到了应用场景,那会是很大的优势吧。

    同理,算法,编译器,图形学在我眼里也都是一种计算机学科的思维素养训练。

  • 一把好椅子的重要性,就如同趁手的键鼠和高配的电脑一样。现在出租屋里用的椅子是 800 块的,用了 5 年了,开始感觉不太好使了,尤其是靠背倾斜角度无法调节导致脖子很难受。

  • 7 楼的确太假了,本来想来删掉突然发现没了,可能是他自己删了或者被其他管理员删了

  • 打算考哪里哦?我身边有些年轻同事也有类似想法,在互联网干几年积累点本钱之后就考公上岸,在这个行业大家脑筋都挺灵活,只要不是硬考一线城市概率还是很大的💡

  • 没有上限,越广越好,自己🐔自己,作为测试最好能掌握部分产品和研发的技能,尽量把在这个行业的退路铺广一点。

    前几个月有个技术很厉害的测开(自己看书钻研编译器实现公司的静态代码检查,自己开发 vscode 插件做调用链的可视化调试,重点是这些他以前都没做过)突然转做技术 pm,把我吓一跳。

  • 一机多控这块了解不多,好像也没多少成熟的实践。有使用过 solopi 去尝试解决吗?没使用过的话或许可以试试

    • 方法一:老老实实写 ui 自动化脚本,准备好长期的维护人力来跟进问题
    • 方法二:让研发开个后面实现登录,比如和研发约定,在测试包里,可以通过将账号密码的配置文件放在某个目录让研发在登录时默认读取并完成登录(这个取决于你要不要测登录这个功能本身)
  • 业务视角:

    1. 业务发展良好,能盈利赚钱,不亏钱
    2. 业务前景看好,有大把投资人的钱可以继续试错一些时间

    团队视角:

    1. 测试岗位不冗余,测试同学的工作相对饱和
    2. 有实际招聘除了业务测试外的其他测开效能岗位(代表团队整体更成熟)
    3. 测试老板能不断拉到不错的测试活,并且老板的综合素质客观比较高
    4. 团队里测试同学的平均水平比市场的高,或者说高于公司内其他测试团队

    以上仅是个人观点

  • python 的 psutil 简单又实用

  • 有一说一,3 年级这字写得很好看

  • 讨论一下测试行业的现状 at 2024年03月13日

    这么说也是能理解,从我自身来看,最近两年的奋斗欲望也明显降低了,当看到越来越多不可逾越的障碍,以及听到越来越多遥不可及的江湖能人传说,就开始选择接受自己的平庸。

    不过依然坚信,幸福是自己给自己的,选择大于努力,选不好就自己🐔自己,也越来越理解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

  • 讨论一下测试行业的现状 at 2024年03月13日

    可能因为是隔着文字去理解会有偏差,其实没有批评的意思,只是分享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真实想法。

    但是内核还是鼓励大家努力去争取自己想要的,并不希望测试行业的风气是天天问 “为什么你要卷我”😅

  • 讨论一下测试行业的现状 at 2024年03月13日

    我是 17 年毕业的,当时毕业进百度测试岗本科生白菜价 11k,我就是这个价钱没得谈,要不就不接 offer。

    后来 19-20 年的毕业生,那时候入职的薪资就是我当年毕业的 2 倍,我当时薪资都快要被本科毕业生倒挂了。

    要是非得说个先来后到,我是真心觉得我上下的两三届才是卡在最惨的时机。早几年出生的能吃到移动端红利跟随大公司成长拿股票,晚几年出生能拿到很不错的起始工资,只是我夹在中间的时间里外不是。

    然而抱怨这些历史既没用也说明不了什么,还不如向前看。

  • 讨论一下测试行业的现状 at 2024年03月13日

    这个解读角度确实新鲜😂 ,内核也是同一个意思

  • 讨论一下测试行业的现状 at 2024年03月13日

    观点和楼主一致。

    实话实说,我认为的测试互卷(往往都是测试人说的),无非就是测试门槛确实足够低,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总有部分不思进取的人通过各种说法来掩饰倦怠,尝试拖同行后腿,抱着 “我不进步你也别想进步” 的心态。

  • 我专栏里的材料够你使用一阵子:https://testerhome.com/columns/zingphoy

  • 我日常健身,听起来似乎很健康,但是脱离了二十来出头的年纪后,上强度太狠或者动作不正确就容易运动伤病……

    这几年前后照核磁共振不下 4 次了,麻……

  • 主要是,工资好像也没太低吧。就实际情况,为什么测试从业吸引力大,这么多人转行要过来,不就是比从事其他行业工资相对高一些吗?

    如果是指 “我不会代码,从事测试工作为什么比其他人会代码的人工资更低”。那也很合理,企业为额外的技能付钱,这些技能可以帮企业解决更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