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职言 脉脉上看到一个帖子,转一下。内容自辩。

杜鈺婷 · 2022年09月07日 · 最后由 藍馨儀 回复于 2022年11月10日 · 20082 次阅读

https://maimai.cn/web/gossip_detail/30955064?src=app&webid=eyJ0eXAiOiJKV1QiLCJhbGciOiJIUzI1NiJ9.eyJpZCI6MzA5NTUwNjQsInUiOjI5MTQxMDUxLCJlZ2lkIjoiMThmZGZmNTY3MzA0NGE0ZGE2MGU3YTYxODlkZWQwNWUifQ.-WbHJBXpUfhD-nlurZyyNltqVePDaYkcxbx-6O3qc-8&share_channel=2

个人观点:

  1. 票价确实贵,落地确实不靠谱。。。(受制于大环境和技术基础建设)
  2. 眼界大开,能力跟不上,又没有清晰的学习路线,环境又不允许,只会更焦虑。(眼高手低的测试也更加令人不爽。。。)

我相信恒温是有情怀的,不是为钱做的。
讲师的情怀我不清楚。
参会的人越多,功利的人概率越大。当功利无法兑现的时候,反噬就越大。
祝好吧。

最佳回复
共收到 67 条回复 时间 点赞
1楼 已删除

欢迎大家反馈意见、建议✍ 🤖


有点尴尬哈哈哈

成功把自己看焦虑了,,,,怎么卷,才能最快变现呢?

测试开发的主体是开发,是为了提高处理质量问题的效率用开发的产品提出解决方案,测试是测开的服务对象。
如果测试工程师把自己看成客户,而不是把自己代入测开角色,很多事情是不是就好理解了。
小公司需要测开吗,自动化测试是测试的活,并不是测开的。

司徒俊男 回复

这个很明显就是个假社区用户了,为了黑而黑了😂
社区和外面任何培训都没有关系,社区也发了各种申明,但依然被各种高级擦边黑😁

落地确实不靠谱
这特么跟老师给你上课,考试考了 50 分一样,怪老师吗?

我是楼主,你要考虑受众啊。
你千人的大会,真的有多少家公司可以落地?
而且在现在的行情下,HC 压缩,技术能力不足,如果你干 3 个月,没计划没成果,结果如何不用我说吧。
票价的问题,我吐槽的不是你和你们组织者,我人为的认为你们对讲师的待遇是不是好了点,某些讲课成本需要参会者承担?那是真的不值得了。。。
有些会议为什么便宜,因为有企业赞助,多数是企业行为,宣传产品。有些方向的小分享会也几乎是 0 成本,真的是为爱发电了。
我还特意搜了下,知乎有帖子呼吁 MTSC 大家不要自己出钱,找公司报销。你花了几千块,要么眼界高了,跑路。要么,只有方案,三个月下来没计划无法落地,结果会咋样?

PS:工程,不是学术圈,可以试错,但是最终的目标都是落地,解决现实问题,这个可别搞错了。前面不还有个研发总监吐槽测试经理下面人做 UI 自动化没产出的么。而且测试的试错机会更少。

1、那个脉脉帖子中的人是觉得反复造轮子,各种技术堆砌造平台是性价比不高、纯内耗,还是触到了他不爽点了?
2、testerhome 只是个社区,与培训是两码事,别人在社区里分享自己的平台的技术细节及经验是种共享精神,落地与否可以自行决定,而借此落地就显得那个脉脉贴中人没品

杜鈺婷 回复

而且在现在的行情下,HC 压缩,技术能力不足,如果你干 3 个月,没计划没成果,结果如何不用我说吧

所以大会讲师要进到这些小白公司里负责去落地?
我觉得大会以后可以缩小规模,做个问卷,买票之前提交反馈,其中有一条『你或你认识的朋友,在过去的 3 年内,有没有通过 MSTC 或者类似的交流大会,成功落地过至少一个大会议题』,回答否的一律不卖给他

作为一个 QA 老兵,看着 TesterHome 从无到有的,后面也结束测试职业生涯的来发几句:

  1. 目前国内测试岗位的大会就俩,一个号称全球 xx 的,不知道去参加的同学有何感受? PPT 都认真看过吗? 发起人的背景了解过吗?
  2. 挂羊头卖狗肉纯为了赚钱,联合了商业化就可以有资本运营,就像国内企业小米无论做什么都被黑,是雷军真的做得不好吗? 不过是竞争对手花钱雇水军为了黑而黑,无脑流量满天飞的时候,独立思考难能可贵啊。
  3. 企业赞助的会议都需要包装和广告的甚至夹带私货,大家可以去了解下 “人力资源峰会”、“产品经理大会”、“架构师峰会 “”“敏捷大会”。。。回去能落地吗?老板不拍版,谁干落地? 再好的方法论,具体到一家企业,需要的是员工落地的能力。

质量体系理论从国外传进中国大陆的本地化落地之路一直不顺畅,从概念就一直模糊,再结合各种因素,岗位被定位 “low” 在所难免。
就像体检,测个血压也是,CT 扫一下、N 管血也是。常规点点点功能测试还有范围之分,监控、度量分析等也是。 技术和管理都没跟上不能否定一个岗位,就像不能因为有的体检只会量血压就否定整个体检行业,那么多人跑日本体检为什么呢?

这个岗位的发展在国内多难,从我入行时候最早的同事和领导除了我全部早就转了方向,甚至他们都不再提自己曾经做过测试,可见一斑。老领导无数次劝我转方向,情怀也罢,兴趣也罢,因为读书时代的梦想就入了行我一直坚持,今年,终于做了决定,哪怕从此家里蹲也打算离开这个岗位了。

路漫漫其修远兮,希望同行们好好团结努力,改善大环境和自己本身所从事的岗位含金量才是王道。

槽神 回复

我的意见也是缩小规模。
口碑崩塌下,只会带来更大的伤害。
人越多,目的越不纯粹,付出想有现实回报的越多,恶性循环。

杜鈺婷 回复

在现在的行情下,HC 压缩,技术能力不足,如果你干 3 个月,没计划没成果,结果如何不用我说吧。

别把自己的问题归咎于大会

个人早些年也参加过几次 MTSC ,觉得还是物超所值,不过都是 19 年前的几届,那几届还是很多干货,当然别指望一次分享就学会了啥,就搞明白了啥。 MTSC 比起很多 xxxxcon 票价已经便宜了很多,至于说一个 topic 讲 x 年的,这太正常了, 东西也是要迭代的嘛。
然后再回过头来说, 为啥 18 年后,会很多人认为大会都有点秀肌肉,做汇报的感觉。 个人认为测试发展到 18 年开始 是个分水岭, 18 年后很少有新的测试理念。18 年那会录制回放、代码覆盖率、精准测试、各种专项等等大厂都有很好的落地实践, 而后 什么测试加入 AI 等等,都未见明显成效, 大会大多数 Topic 更多还是旧瓶装新酒,或者没看到很好的落地案例。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看过俄罗斯国际坦克军事五项赛的,你们真觉得那是个比赛?那就是个展销会罢了,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人家的目的根本就不是为了教你造轮子,而是叫你买他的轮子啊。诚然,高手可能从中窥得一线天机,回去自己捣鼓出来点东西,名扬天下。大部分人恐怕都难以实践,再者说了,人家靠这个吃饭的家伙,凭什么几千块就便宜给你?真以为开源精神是这么廉价的么?

葉欣儀 回复

降本增效也是从 19 年就开始了裁员的,裁的第一步就是测试岗位。 本来这个岗位入门容易,导致鱼龙混杂,外包比例高,技术扎实的已经转岗了,我团队小伙伴技术不错的就劝去了运维/devops/算法平台测试等,那些岗位落地更难,出来在测试大会分享的就少了。

testerhome,mtsc 我认为不错,给大家 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MTSC 上虽然有一些务虚的,但大多数还可以吧

疫情当下为何不考虑线上? 举办成本低、参与人数上限高、不应该更符合更多人的期望?

MTSC 从 19 年开始就变味了的

印家銘 回复

变成啥味道了?

入行两年小白路过,对这个行业对这个社区还是充满希望的

我说点自己的小小的想法:感觉测试界有个断层。测试(资源多乳牛毛)- 进阶(资源不充足,分享少,割韭菜)- 高级 (还没到这个阶段)。

在测试行业有几年了,想提高自己的技能感觉特别难。小白的入手资料满天飞,进阶的技术少如牛毛,哪怕花钱都很难买到。

目前基础 + 进阶的内容主要是从社区上学习了,非常感谢社区的这个平台。

之前买过某易的测试微专业课程,花了我 6000 大洋,说是高级测试工程的课,讲的却是测试基础课,课程被投诉整改了 N 次,连自动化都没完整的讲一遍,之后下架了。

姬雅芳 回复

我倒是觉得有些公司的专场很有价值,一整个完整的体系,我比较期待听到大公司的分享。

首先是票价问题

不吹虚的,票价低廉代表成本有人分摊,而且我们确实都在尝试找联合主办的公司来分摊成本了,你们信嘛,我猜大家都不信。(如果大家有能对接来和社区联合主办的公司,可以直接介绍给我们也可以直接联系我)

那么关键问题来了,社区可以给企业带来什么?非常现实的问题,社区以及参会同学能为联合主办企业带来什么?
这是真实的企业问询,我也思考很久了没办法回答,社区同学们也可以一起开放性的探讨下,社区能带给企业什么价值。用于平衡企业的分摊成本。

落地问题

说到这块,不得不说一下,为了议题的高质量,也成立了 MTSC 技术委员会,每一个议题全是大家客观评选出来有借鉴、实践落地意义的。测试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在哪里?总得有先驱跑在路上!!!我们才有可能站在巨人肩膀上。

MTSC 大会正式的宣传,哪次不是会前一个月左右才正式进行宣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这么晚?MTSC 大会的全新内容为什么又那么多呢?

这里我要为讲师喊冤,大会除了每年最多两个商业议题外,所有讲师全部是一线真实的,且司内落地实操的老师,而且很多熟悉的讲师也都是从以前社区沙龙的参与者变成了现在的内容分享者

说到讲师待遇好,我不太清楚这个结论是哪里来的,除了限额内的差旅费用外,剩余全部都是老师们自己负责的,而且每年有非常多的讲师为了节省大会成本,全部是向自己公司进行申请出差参会的。我们是非常感激老师们的付出的,看看其他类型的,逢年过节都给老师们送一些小福利,我很惭愧,我们做不到,因为穷。

如果有公司愿意联合社区做一起周边小福利,也欢迎联系!!!

大会的问题,请不要衍生到讲师身上,愿意出来分享内容,已经是讲师带给测试同学们最好的回报了。开始上升到讲师这块,已经过了。不过如果是讲师说我们福利好,我真是会谢,这是真爱啊!!!

打波广告

社区近期也做了几场线上技术沙龙,9 月中、10 月中也会分别有《生态质量保障、游戏测试》为主题的相关技术沙龙,欢迎同学们关注嘎。当然愿意分享内容的同学请联系我啊😁 😆

嗯,这么好的技术沙龙,怎么就不值得关注呢~

Angelia 回复

嗯, 我自己 19 年开始也慢慢转 devops 了, 然后这 1 年又回测试团队,下去又要去折腾研发效能。 咳。

嗯,你的回答比恒温的靠谱。
为什么发这个,因为恒温朋友圈说这可能是最后一届,有些感慨,再加上脉脉这帖子。
可能也只有我这种完全脱离测试的才会不要脸皮的来质疑你们吧。

在我自己看来,洗牌才刚刚开始,对于普通测试来说,老实愿意吃苦比技术靠谱。
而且大部分人既没有跳出去的环境,也没有跳出去的勇气。
打开更多人的眼界的愿望是好的,但是这么多年了,还是看开点吧。
眼高手低更加害人。

至于导师,是恒温说什么不值得,我是不清楚他不值得的对象是啥。有问题问一下,你正面回答,OK 了。

说点大的,供你们思考:

  1. 从组织结构来说,测试是研发最后一环,这也注定了测试无法从根本上决定产品形态和产品质量。从大会的邀请人来看,也更多的是测试自己的自娱自乐。
  2. 不管是落地、还是工程,都会谈目标和量化指标。应该要有现状和使用后的对比,而单纯的技术分享只适合小团体。所以你们谈大会,要谈产品,要谈解决方案,要谈价值。然而大部分的现实是,有用的框架做完,测试全成外包了,又不能直接说出来。如果要拉企业赞助,你的受众就不能是普通测试,要谈减员增效,这本身就是矛盾的。
  3. 现在是一个内卷的时代,目前大环境看,传统的软件技术需求会越来越少,会越来越卷,能维持基本盘就非常不错了。
  4. 说个边际效应的问题,你可以说你的 BUG 率从 99.9%-99.99%,但是从价值角度来说,你得找老板说明白,你这 0.09% 的提升能养活你团队里的人。质量很难成为产品竞争力的最核心指标,尤其是现在这个时代,技术越来越深,越来越卷。

如果你们有愿景,是不是应该多思考思考,怎么才能外卷,把自己的蛋糕做大?MTSC 的大部分受众是普通测试,所以才会有脉脉上的质疑。当整个帖子没有一个正向反馈的时候,我觉得你们多少也得自己思考思考未来的路怎么走。如果你们受众是小众,那么也完全不必要考虑别人怎么想。

PS:至于我自己,我和 12 楼一样,放弃了,与其改变别人,还是改变自己、换个赛道容易点。
因为怕你们转发,怕麻烦,所以就匿名了。

很多搞技术 (主要是开发) 的以为测试开发或者自动化测试就是小儿科,认为自己技术很牛而测试需要的技术要求不高,搞测试无非写写脚本就行,才给了他们错觉。

都成年人啦,还在讨论什么有的没的,有没有价值去不去参加能不能落地都是自己的事,都不是孩子了,就别在这讨论这么幼稚的话题了,自己的选择带来的影响只有自己可以负责和承担,没有人有义务给你擦屁股,也没人会去找你要分红,分享而已仅此而已

杜鈺婷 回复

当整个帖子没有一个正向反馈的时候

脉脉里面的帖子,有多少有正向反馈的。。。

滑雅慧 回复

现在很像是年中、年底的述职报告。太过务虚

我还是很支持这类型会议的开展,没有他们在第一线搞这块前瞻技术,过些年知名工具的作者都是英文名。。

票价问题还好吧,1 年一场,那么多讲师 + 深圳场地 + 有些包吃住,就那 3 4 千能捞到啥钱,我逛了社区也有几年了,这班人很明显就不懂赚钱,更多的是打造影响力吧。

受众群体看个人意愿,愿意支付费用愿意去现场听的,大多是想看看前瞻技术或者遇到技术瓶颈的,普通测试去听无非就是装 B 的或者拿公司经费划水的,要针对人群开放更显得不人性化、区别对待、看不起普通测试。。

再说说脉脉那货,很明显是个不懂测试或者不懂开发的,消息队列能解决什么问题都不清楚吗,比如说异步消息接收断言,接着说 “这帮人裁了对业务没影响”,真把资本家当傻子吗,看看 B 站一次事故带来的影响,热搜第一,在大企业,服务不可用时长带来的损失不是几百万就能解决的,只停留在页面层的校验是没法对服务端质量进行保障。

当前所在团队及其内卷。

没啥事也要卷到 8 9 点下班,太难受了。
然而大多数人这种卷的日子已经过了 1 -2 年了,技术水平还是渣渣。
当绩效、年终和上班时长挂钩时,就 TM 的扯淡。
我每次都努力说服自己,不去在意这些绩效、年终,花更多心思静下心学习。
再卷的道路上,我选择不停的卷自己。
devops 、 云原生、 研发效能 、 测试思维、 方法论、前后端开发等等去各种阅读、学习、实践】团队落地、推进、跟踪、反馈收集、持续改进。
很多人问我,学那么多干啥,测试又用不到。
我只是想在跟产品、研发等沟通上,保持独立思考,不是随风飘。

做 Android 的,接触自动化开始无意间搜到了 testhome,平台很纯粹,没那么多花里胡哨的,去年开始接触到现在,虽然有时候遇到问题来提问,没有表达出来或者表达不够准确,但是恒温依旧不厌其烦的解答,单是这一点就感觉平台很棒,搜资料好多都是很久的文章了,依旧解决不少问题,还有我去热饭的小说段子,感觉圈子更有趣了,这个大会,没参与过,普通开发一枚

社区蛮不错的,大会吧,我觉得 MSTC 应该算是最良心的一个了。看看其它的真的是都飘到天上去了。

想说的蛮多的,独立开了个帖子
https://testerhome.com/topics/34301

CKL的思考 前沿大会给我带来了什么 中提及了此贴 09月07日 19:10
CKL的思考 前沿大会给我带来了什么 中提及了此贴 09月07日 19:10

没想到这么热闹!

在这个信息漫天飞的时代,每个人要学会知道自己要什么,有效过滤毒鸡汤

贵与不贵,看个人价值观,但没法代表所有。
脚踏实地与否,是个人底蕴和追求,总有人在往高处爬,跟环境无关。

去讨论谁功利不功利,兑现不兑现的,于自身成长而言都是没意义。
职业上,只要是往高了追求,无非就是掌握某些知识能力非主动的变了现,或是为了提现而去想办法掌握某些知识能力。

真要讨论思考,还不如讨论工作时间摸鱼逛社区于公于私到底对不对。

下面是个人对参加大会的看法。
就谈大会内容,对自己开拓认知上限有没有用,对职业发展技能学习方向有没有指导意义。
如果是公司报名参会,那个人只付出了些时间成本;如果是个人买票,平摊下来,一个议题的背后是百十号人的成本各种踩坑填坑总结出来的,现在去现场听 20-40 块钱一个,值不值看个人价值观。

还有参会目的先搞清楚,再决定要不要参会。我参会目的明确,就是带着一些问题去的,与同行交流与讲师交流,解决我遇到的问题,讲师都比较 open,你问人家就答,借着这个大会的平台。花钱培训也是一样,你问测试相关的问题,甭管是不是课程内容,老师会避而不答么,不会的。把人家的东西,精剪下抽离出能在自身应用的部分,只要开卷,总会有益。

多考虑如何让钱花的更值、如何让知识变现或提效、更钱半功倍,而不是如何省钱或是维持现状原地踏步。
好多事儿都是经历过才能体会,而不是没深入其中就感探究其本质的,科学研究和辩证这么来的话世界就乱套了,从工程师角度工程师思维而言,就是解决问题,遇到啥问题,想办法去解决。

大会就是大会,愿意去你就去,作为一个大多数,我是不会自掏腰包、住宿自费跑去开会的。我最多就是白嫖,对,我代表大多数想白嫖的人,就算这样,往年公开出来的,我也不看了。看过听过,知道自己菜。但是开眼界啊,井底之蛙当久了,就会觉得眼界是值的的。
作为行业大会,盈利也好不盈利也好,都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事。想花个门票钱,就拿到工程落地方案,还要清晰的学习路线,真的是想得美啊,我这个白嫖党都觉得过分了。大会就是大会,不是培训。要提升、学习路线,有教培机构,收你一万你会不会觉得贵了,但是人性啊,摆在这,贵的你肉痛你就努力学了,自然就有收获了,不信你可以去某兹的腾讯课堂看看培训感想。哎~~~
可能是太爱 所以无限期待,我也只能这么理解了。
——白嫖怪留

没什么看法,愿打愿挨~没人强迫~

大会的门票对于我这种小测试来说确实是贵,但是其实我也能承担的起,但是比较社恐所以从未参加过。参不参加看个人意愿就行了,就跟买东西一样,明码标价,愿意参加就参加,不愿意参加就算了,能否有收获,收获如何参考之前的大会心里就该有预期。脉脉这种抱怨我只是觉得开发与测试之间工作的碰撞导致的迁怒。我倒是觉得 testhome 挺不错的,至少这里的理念我觉得很好。总是要有点梦的,不是么

专门去脉脉看了下帖子内容。。。客观的评论了几句,楼主骂骂咧咧的删贴了😂
聊天记录奉上,@ 恒温 社区这是踩到别人尾巴了嘛..... 不是被攻击就是被黑呀

也许是我的回复刺激到了,呃太难了
只是回复了,如果你开心一直点点点主一直点也没错
但是现在很多公司的测开、效能团队确实是纯研发人员了已经

热闹没得凑了

还好原贴我截过图:为了黑而黑真的没必要,一个开源社区而已,能挡了谁的路呀。。。






这几天各种忙,周五终于早点下班了。我作为最近几届大会的议题主编,全程参与了议题的投递、审核过程,也在这里回复一下吧。

其实脉脉这个帖子,发出来当天社区小伙伴就有留意到了,只是考虑到脉脉匿名区本身的调性,去回复澄清也没啥意义,就没有太去管。后面看到有小伙伴也在社区匿名发帖了,说明社区小伙伴也比较关注这个,也借这个机会回复一下。

关于 “落地不靠谱”

落地这个问题,其实从前几届我们就有开始关注。有很多时候大厂创新性很强的东西,基本都是基于内部已经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来做的,确实落地成本对大部分公司来说都比较高。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核心做了两个事情:

1、在议题评审标准中,除了创新性,也增大了可落地性比较不错的议题的比重。大家有留意的话,会发现最近几年中小厂议题数量是在增加的,里面也有不少基于开源项目二次开发而来的实践分享,落地成本相对低。
2、持续开展开源场,并邀请优秀的开源项目来分享。开源项目的东西基本大家都是拿回去可以直接用的(当然怎么用这个还得靠大家),落地性也会比其他只能听思路的强。

但诚如楼上其它同学所言,很多议题背后的实践能落地,其实都是和所在公司、业务、团队息息相关的。很多创新性比较强的实践,背后基本是一个团队持续投入半年以上时间才能得到。如果想着参加后 3 个月左右就能落地出类似成果,实在太难。更建议大家取其精华,选其中 1-2 个适合自己的所在业务和团队的,尝试实践落地,其他的,加入到自己的知识库中,和团队同学分享就好。

关于议题质量

议题的质量是大会的核心,所以我们一直都不敢懈怠。

我们组建了大会的技术委员会,邀请了 30 多位业内有丰富经验的同行加入。然后针对每个发过来的议题材料,大会的技术委员会都有做严格评审,并反馈修改意见,大部分最终能上大会的讲师,ppt 都改过 1 遍 2 遍,甚至 3 遍以上。此外也专门邀请了曾在 QCon 做过不少分享的资深讲师,给讲师们做怎么做好技术分享的培训,让大家能在大会上收获更多。

至于说像述职报告,其实我们评审中也有发现,最近几届大会收集到的议题 ppt,初稿中有不少是类似风格,像是内部 ppt 直接拿出来用。针对这类问题,我们也一直在和讲师沟通优化,不断调优 ppt,尽可能保障内容有干货、能闭环,大家听完能有所收获和获得启发。

关于大会规模

今年确实是有点失策了。原想着借助双十之际,能好好让大家聚一聚,而且前期征集收到的议题投递也比较多,所以想着保持 2 天规模。没想到上半年上海疫情严重,然后深圳最近也不稳,只能无奈延期。

至于线上分享,社区其实现在也有在陆续做线上的沙龙分享。但我们也发现,大部分讲师其实还是更希望能做线下分享,和观众能有更好的互动,所以我们今年还是坚持要办一次线下的大会(其实规模已经不大了,大概 800 人左右)

楼上大家提的减小规模、改为线上,都是非常好的建议,后面我们会结合这些意见持续优化。

关于大会未来

15 年第一届大会的时候,社区大伙都是凭着一腔热血把大会从零到一办起来。开始不易,但坚持更难。随着行业技术逐步成熟,目前基本上已经没有什么特别新的完全创新的技术出现了。相信很多楼上的同学反馈 18 年后新东西减少,应该也主要是这个原因。实际不是大会新东西少了,而是整个行业新东西都少了。

但个人觉得,这个 “少了” 并不代表就到天花板了,只是那种非常眼前一亮且通用性比较强的东西减少了。现在其实还是持续有很多新东西的。服务端领域服务网格,客户端领域类似 flutter 的跨端开发技术,都在持续出现,并持续提高研发的效率。而对应质量保障手段是否能同步提升,避免 “拖后腿”,将是未来大家面临的重大挑战。

从我个人来说,还是很希望能继续坚持办大会,让行业里面各种优秀的实践能有一个平台进行扩散,大家也能有一个平台相互交流学习。当然,未来大会也会尝试扩展更多方向的议题加入,帮助大家获得更多启发和收获。

最后

感谢大家给大会提出的各种意见。我们无法取悦所有人,只能坚持自己所想所做,让更多人能获得收益,实现共赢。未来欢迎大家有好的实践,继续投递大会,如果对于大会有什么更好的想法,也欢迎在社区开贴提出。

大会讲的并不是大家都能迅速落地的,只是给大家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提升大家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完整看了一遍回答。 我举个手表个态吧,我希望大会能继续下去,哪怕我可能接下去一次都不会到现场听。但 MTSC 对整个行业是有推进作用,我希望它能继续搞下去。

最近有点丧, 一直没管工作之外的事。其实很早之前我就在 maimai 上看到这个职言了,当时我还发群里给恒温他们看。 但我们一直也没管,毕竟人家有发表自己看法的权利。 那现在我来说一下自己的想法吧。

关于过于极端的观点

怎么说呢,我一直觉得国人非常容易陷入某种特别极端的观点中,从这个职言中其实可以看出来楼主和部分其他人已经陷入了什么观点都听不进去,只认为自己是对的这种极端情绪中了。 之所以说极端,是因为好多人都觉得社区的大会全部都是落不了地的平台轮子,就没有一个是有用的。 这话明显就太极端了。老实说关于炫技,落地困难的情况有没有?那肯定是有的,要说一点都没有我相信社区自己也不信。 但讲道理,所有议题全是炫技和无法落地的东西。 这话说出来,不觉得莫名其妙么,我也不怕得罪人,有些议题觉得无法落地可能确实是过于偏门了,也确实有讲师为了体现技术含量而过于设计了,但有些时候可能单纯的就是你没听懂这个议题,你不懂的东西当然觉的无法落地。就是我参加议题评审的时候,遇到不属于我所在领域的议题的时候,我一般也都是闭嘴的,这些议题在我看来也没办法落地,但这只是单纯的我不懂,人家 PPT 里讲了一堆视频领域的指标,我以前压根就没听过,这是很正常的事。而且炫技这事有这么不能理解么?咱们出去面试,在公司搞晋升搞分享,哪个不炫点技?搞一些平平无奇的东西面试能成功么?晋升能成功么?大家问问自己,自己去面试和晋升的时候,是不是也得挑技术含量高的说?所以讲师出来分享议题的时候,稍微包装包装,挑一些有技术含量的东西来展示展示自己的能力,这个其实无可厚非。大家还是不要过于双标,严于律人,宽于律己。

关于无法落地

关于能不能落地这事其实很主观的,上面我也说过确实有议题和讲师为了炫技搞了一些过于设计的东西。也有些议题很冷门,很小众。 但其实大部分时候,对于我来说,能不能落地的前提在于我是不是已经涉足了这个领域了, 是不是在这个领域里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了。 也只有我自己在这方面有很长时间的研究后,我才能分辩出这个议题是不是靠谱,在落地过程中会有什么重点的困难, 这些困难讲师有没有说到。 我在评审议题的时候,遇到我擅长领域的议题都是能看出来讲师是不是在胡扯的,甚至我能判断出来讲师是不是真的做过这块内容,是不是在拿其他人的成果在这里充数。 因为外行人是蒙不了真正在这方面研究过几年的专业人员的。这一次议题评审的时候有个测试 AI 产品的议题,我一上来就说了这个人应该不是专业做 AI 的,他 PPT 里的内容都是拿别人做的东西拼凑出来的,思路非常混乱,而且关键的问题全都被他回避了。 只有拥有这样一些该领域的专业能力以后,很多议题才对我来说是可以落地的。 因为听议题听的是思路,而不是实现方式。如果大会对讲师的要求是在 40 分钟内让 0 基础的人能回去直接落地的程度,那就没讲师能通过审核了,因为那得是神一样的语言精练能力啊。 大家想想,学生时代的时候学个 java 还得一个学期的时间呢, 要是谁能 40 分钟讲一遍就能让学生自己去实践项目了。那培训机构就可以都倒闭了。 很多时候当你有这个能力基础的时候,真的是听一遍思路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你就可以判断出来这个议题对自己有没有价值, 我回去以后要怎么针对这个思路来定制化我自己的场景。

最后说说关于听大会的姿势

  • 首先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大会中的议题中绝大部分对你都是没有什么用的。 这一点我觉得大家要达成共识。就像对于我来说,AI,大数据,容器,混沌工程之外的所有议题对我来说都是看个热闹。为什么? 因为不管讲的多好我也用不上,我就没那个需求。 大会一定是尽量包含更多领域的内容的,所以预期上还是要管理好的。
  • 尽量挑自己擅长的领域内去听。不要因为这个技术比较新就去听, 因为去了可能也是听的云里雾里的。真的,很多议题我都觉得如果不是专业人士,去听了就是浪费时间的,吸收不到什么有用信息的。
  • 一定要预习,你想听这个议题。在事前就去搜这个议题的相关资料,否则就还是听的云里雾里的。真的就是除非你在这个提议场景里本身就非常专业了, 否则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去听,肯定是效果很差的。 换谁也不可能在 40 分钟里把前因后果全都明明白白的讲清楚的。 讲师在分享的时候,有个预设条件就是很多基础知识听众是懂的。 比如要是我去分享混沌工程的东西,那我一定预设听众起码对一些开源的故障注入工具,以及 docker,k8s 还有一些通用的高可用设计是了解的。否则光是讲一个高可用设计中的数据同步这么一个小点,你给我 40 分钟我可能都讲不完。
孙高飞 回复

我是楼主。。。
我可以弱弱的说,我就是来看看你们怎么回复的么。。。

我只是对你们几个有点兴趣,想看看你们咋想的,有点好奇。至于大会啊,测试的跟我半毛钱的关系都没有。。。

然后你们上面说了那么多观点,那么多情绪,没数据啊。不得靠数据来分析未来咋走么。。。靠拍脑袋能有多大用呢。

最后,我也有问题,我上周太闲了。。。

杜鈺婷 回复

我没说你啊。 我说的楼主是 maimai 里发帖子的那个楼主

雙佳蓉 回复

现在在做什么?

孙高飞 回复

高飞老师丧不丧不知道,时不时在 switch 上打开 curse of the god 还是啥的还是挺积极的😂

巴淑慧 回复

因为丧。 所以现在有点不务正业~~~ 好久没写书了,也没啥动力学习,工作上一忙完就打游戏了。 而且还必须是打不用费脑子的游戏, 我最近真的是大脑疲劳了。 奶刃 3 买了以后仍在那碰都不想碰。 那个复杂的战斗系统和剧情太烧脑。

可惜,帖子被删了

孙高飞 专栏文章:聊一些对测试技术的看法 中提及了此贴 09月16日 16:38
孙高飞 专栏文章:聊一些对测试技术的看法 中提及了此贴 09月16日 16:38

今年 QECO 票价比 MTSC 要贵很多,本来票价不菲,演讲里面掺杂太多商业公司广告,这些广告没有任何技术细节没有太多参考意义,希望这类大会广告占比不要太大了。PS:开头、分会场,会场外充满各种广告,我既然花几千块,起码让我多看点干货吧😩
大会多一些介绍技术细节,技术运营,落地交流内容,这些更加重要。

MTSC 大会的票价,一直是同类型会议中最低的,而且赞助商也是同类型会议中最少的,因为我们没办法提供更多的资源给到赞助商。

而且 MTSC 大会每届最多只有两个金主爸爸的议题,但也是要求尽量走技术方向,如果没有对应的赞助,将会不存在商业议题。每届大会视频以及 PPT 都外放了,不信的人可以自行查阅。而且 MTSC 大会每届议题 ,我们都要求 85% 以上的全新议题,最多也只有 3-4 是比较优秀的议题有重合。而且第十届全新内容达到了 95% 的水准。

行得端、站得正!
所以那些在说 MTSC 大会是广告大会、议题全一样、喷门票费用的人是什么样的心态,我们也不得而知。

也许只是为喷而喷吧,就像社区声明了那么多次和培训机构无关系,但依旧有人在说社区搞培训赚钱一个道理😁 也许就像恒温说的:测试圈不值得吧。

作为参加过 QECon 和 QCon 的人,我很认真的建议大家,QECON 真的不值得,QCon 多少有点干货~
因为 MTSC 太低调了,我们公司的人都不知道有这个大会,明年如果还能举办,我会跟老板推荐的

怎么我发的帖子变成是这个候同学发的呢?是不是有 bug?

给社区提一个 bug,手机版未登录状态,还可以发回复,却用了别人的账号

賀美君 回复

匿名聊天,设计如此

也参加过几次,公司报销。作为半个路人粉,说一句,参与大会的大多不是纯去学技术的,真想学技术,花二十块钱买本书吧。但是也有很多大佬是奔着解决方案和摸清大环境去的,具体的实现技术,函数这些,不需要讲,听个大概思路都可以自己造,所以个人感觉门槛还是很高的。但是大会的意义不是扫盲,而是代表业内最高最先进技术的探索,是一个标杆,给人们信心,原来测试这行的天花板如此之高,上升空间还是很大的。

我参加过两次,钱方面就不说了,因为都是公司买单,所以票价多少我也不关心(如果现在让我自费,那我肯定不去)。

第一次,记得是在北京,当时参加的时候,我的感觉就是,哇哦,原来测试还有这样的活动,还能有这么多前沿的技术;
第二次,记得是在深圳,当时参加的时候,我的感觉就是,大部分都是来吹牛的,干货部分太少,我也认识很多大厂的同行,实际上嘛,在他们那也就那么回事。

不过我还是支持这类大会的,毕竟这是一个平台,借此机会多认识认识同行、多交流交流经验,得到的东西还是不少。

这种大会交流的更多是发展的大方向, 具体怎么落地,能不能落地不都是自己公司考量,实践之后的结果吗?
有些人就真的很可笑, 觉得别人几十分钟的分享交流要能让他躺着就把所有东西搞定, 你觉得别人的技术方案不行那你自己出个方案去分享落地啊? 一个个嘴炮第一名。

以前很多人觉得中国造不出原子弹,后来成功了
后来很多人觉得中国做不了高端手机, 做不了自己的系统, 后来华为成功了
这种示例古往今来不胜枚举,真正能引导进步的永远只有一小部分人,大部分人还是唱衰比较多
虽然研究技术不一定保证推进测试圈进步发展, 但不研究就永远不可能进步
希望社区保持初心, 也希望那些不理解的人, 你不进步可以,但别恶意抨击想要进步的人

我们团队参加过 16~20 中间的几届大会的主题分享,来说一说我自己的看法。
大会的议题范围其实比较广的,毕竟是覆盖整个行业内的测试相关议题,别管是业务测试还是游戏测试、服务端测试、Devops、开源专场等等等等,所以每个人、每个议题的受众面都是不同的,如果觉得所有议题对于你来讲都没有吸引力,那就不要参加了。
前几年我们自己分享主题,然后也会去听别人的主题,在发现其他公司做和我们相同或类似的事情,都会去听并且去主动交流,看一下他们的想法和我们有什么区别,或者我们遇到的问题他们有没有遇到,有什么好的办法去解决。确确实实每年都能收获到一些 idea 和惊喜,更多的是想法 or 做法以及效果,所以非常感谢 MTSC 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这样的交流和互相学习的平台。
具体落地问题,这个完全是要看公司 or 个人能力 or 业务实际情况来看,就 45 分钟甚至更短的时间,分享出来的都是想法、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肯定不是拿过来就让你用的技术方案。所以以前分享会经常遇到人问,你们会把这个开源么,但是现在测试开源真的都会好么,更多的开源出来让大家去白嫖,开源作者还要费力不讨好的去答疑、解决问题、持续演进,并没有真正看到有多少是开源社区的用户主动去推动演进开源项目。社区目前也在推动一些开源项目,希望这些项目能够发展的更好吧。
大会每年都会对议题进行评价,我觉得挺好的,如果没有收获,那明年还会有人来参加么? 非要统计有多少项目在过少个公司进行了落地数据,除了尬黑 我想不到什么理由在这里需要让大会主办方来统计落地数据。
最后这几年疫情影响 + 行业衰退影响,所以且行且珍惜!

1000 多得票价是告诉你各个类型得测试解决方案是什么,架构大概是什么样子,你连积木都不会用,去了也白搭

需要 登录 後方可回應,如果你還沒有帳號按這裡 注册